宇宙半径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7-1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宇宙半径假定在宇宙中存在着许多小宇宙。由于某种原因,我们的这个小宇宙是个球状体,而且不断韵扩大。当它的半径达到临界距离 a0 时,就开始斥力膨胀,所以这个半径也叫临界半径或初半径[1]。

由于类星体的数量,从红移Z=2.3以后,急剧减少,如图1所示,所以定义Z=2.3所对应的距离为这个小宇宙的最外层的视半径 a 。

在均匀各向同性的宇宙模型中,有罗伯逊-沃尔克度规: 式中k为空间曲率署符,对于椭圆空间、欧氏空间和双曲空间,分别为+1、0和-1。R(t)称为宇宙距离标度因子。当k=+1时,R(t)称为宇宙半径;因为这时我们可以把罗伯逊-沃尔克度规的空间部分当作四维欧氏空间中半径为R(t)的超球面。而当k=0和k=-1时,空间是无限的或开放的,就更谈不上什么半径。然而我们生活在其中的是三维空间或四维空时,四维欧氏空间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因此,宇宙半径一词只是对R(t)的几何意义的一种象征性解释。在绝大部分书刊中当提到这一词时,都冠以引号,称作“宇宙半径”。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