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屋庄村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7-1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胶南市瓦屋庄村村名由来据传,明朝洪武二年高密程某某迁移到此居住,并建有瓦屋一座。数年后,房氏诸先祖挑筐逃荒要饭至此,发现该处半丘陵半平原,北高南低,水土甚好,因而在此也用小青瓦建房一座,安家创业,繁衍后代,并以房代“屋”,故定名为“瓦屋庄”。据民国版《增修胶志·疆域》记载,自清道光至民国时称瓦屋庄。人口耕地瓦屋庄村村域东西1.5公里,南北2公里,面积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16亩。2004年共有241户,692人,除程姓、房姓村民外,张姓、王姓、孙姓、韩姓、毛姓等五十多个姓氏的村民也居住此地。经济概况瓦屋庄历史上以农业为主,解放前生产工具落后,生产方式原始,1948年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该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各项事业突飞猛进。特别是对农业产业化结构的调整,各项富民政策的出台,大大调动了广大村民发家致富、搞活经济的积极性。在改革开放不到20年的发展中,该村建起了家禽养殖基地、蔬菜大棚种植基地、花木载培基地。自1998年开始,在村前靠省道泰薛路北建立了工业区,到2004年为止,已有12家企业入驻该区,其中外资企业2家,合资、独资企业10家,年总产值5568万元,2004年村民人均收入4790元。文明建设随着经济的发展,村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也得到了全面的改善,村民福利待遇得到了不断的提高。该村于1978年村集体投资架设了照明线,使村民点灯不用油;1997年打了大口井,铺设了自来水管道,使村民吃水不用挑;有线电视、通讯线路也相继进村入户,村内街道达到了路灯亮,街道净。农民教育也有了较大发展,截至2004年,有20多名学生考入大中专院校;医疗卫生方面,该村为所有村民办理了合作医疗,对烈残人员、特困户、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每逢节日都发放现金和物品。对独生子女户,由村集体统一交纳备用保险金,对六十岁以上的双女户和独生子女户按月发给生活补助费。同时,该村还广泛开展了评选“五好家庭”、“十星级文明户”、“学法、懂法,人人争做遵纪守法的好村民”等活动,使广大村民的素质得到了不断的提高。获得荣誉该村连续多年被胶南市珠山街道办事处授予“先进党支部”、“文明单位”、“农业生产先进单位”、“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经济建设先进单位”、“引进内资先进村”、“培植骨干企业先进村”、“十佳治安安全单位”等荣誉称号[1]。

莱阳市瓦屋庄村基本情况莱阳市冯格庄街道办事处瓦屋庄村,截止2006年有村民217户,人口700人,劳动力410人,外出务工人员38人。村庄位于政府驻地北1公里,七星河西岸,有党员35名,村两委班子平均年龄46.2岁。经济状况该村耕地面积1617亩,粮田面积1450亩,果园56亩,主要农产品为玉米、花生、养殖业,有生猪和禽类养殖。截止2006年村庄集体净资产42万元,集体收入来源为经营收入、发包及上交收入等,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农产品收入和外出务工。人均纯经营性收入5017元[2]。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