鹜蚌相争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7-1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导读“鹬蚌相争”又作“鹬蚌相持”,选自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二》,今天已经成为一个成语,它原是战国时谋士苏代游说赵惠王时所讲的一个寓言故事。当时赵国正在攻打燕国,苏代认为赵国和燕国争战不休,不过是“鹜蚌相争”而已,必定会让强大的秦国的渔翁之利。

原文《战国策·燕策二》:“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注释1.鹬(yù):一种水鸟,羽毛茶褐色,嘴角都很长,常在水边啄食小鱼和贝类。

2.蚌(bàng):生活在淡水里的贝类软体动物,有两片椭圆形的外壳。

3.方:正。

4.箝(qián):夹住。

5.禽:同“擒”,指捉获。

6熟:慎重考虑。

7.甘:同“钳”。

8.相支:相持。对峙的意思。

9。弊:弊害,害处,这里指疲敝的意思

译文在战国时期,赵国曾一度准备攻打燕国。说客苏代听到了这个消息,心里很不赞成。因此,他赶到赵国为燕国说情,劝止赵国攻打燕国。他对赵惠文王说:“我这次来贵国的时候,路过易水,见到了这样一番情景:一只河蚌从水里出来,在河滩上张开蚌壳晒太阳。一只鹬鸟看见了,就伸嘴去啄蚌肉。河蚌急忙合拢蚌壳,紧紧地夹住鹬鸟的嘴。鹬鸟对蚌说:‘还不松开?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活活晒死你!’河蚌也对鹬鸟说:‘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就会活活夹死你!’它们两个谁也不肯示弱,谁也不肯放谁。这时,一个渔夫走了过来,把它们两个一起捉走了。现在赵国准备进攻燕国,两国争战,长期相持不下,结果会把两国的百姓弄得财尽力竭。那时,强大的秦国就会像渔夫那样,趁机把赵、燕两国一起吞并掉。因此,我希望大王再慎重考虑一下。”惠文王说:“好。”于是便停止了攻打燕国的行动。

启示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要警惕共同的敌人,不要因互相争斗,让第三者从中渔利。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