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黄狒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7-18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发现过程位于芜湖西南50公里处的繁昌县孙村镇,有一座海拔高度142米的小山丘。与镇内其它山丘一样,这里光秃秃的,难见茂盛草木,当地人就戏称它为瘌痢山。瘌痢山上有一个酷似人字型的小山洞,被称为“人字洞”。“人字洞”静静地躺在繁昌这方热土上,送去了千秋万载的风雨、迎来了万载千秋的朝阳。1998年5月3日,两个神秘的人物来到这里。他们一个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金昌柱博士,一个是安徽省博物馆副研究馆员郑龙亭。他们声称要在这里扎营安寨,发掘繁昌的宝藏。5月4日下午4时50分,历史定格在这个时间表上。此刻,笼罩在夕阳下的人字洞,折射出一层圣洁而神秘的暮霭。暮霭下,当灵巧的铁铲带出一方石土时,金昌柱和郑龙亭眼睛一亮,欣喜地叫了一声“等一等!”原来是一块近似化石的东西出现在他们的眼前,抬起来,拂去尘土一看,竟是一枚灵长类牙齿化石。他们的眼睛湿润了,他们的精神亢奋了。在孙村一家名叫宏林的小旅馆内,一向斯文的考古学者们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群声议论,彻夜未眠。第二天下午5时整,一段含3颗牙的原黄狒下颔骨化石又被发现。“真是发现宝贝了!真是发现宝贝了!”金昌柱如醉如痴,喃喃自语,并把这一喜讯报告给国家首席科学家、中科院院士邱占祥。北京城内62岁的邱占祥,坐不住了,兴奋挂在脸上。因为他深知原黄狒是一种与人类十分接近的大型灵长类动物。它的下颔骨与人类下颔骨基本相似。

意义在中国的考古史上,原黄狒化石在长江以南的发现,是亘古未有的第一次。它的发现为寻找早期人类遗址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在这处遗址中出土的大量高等灵长类原黄狒化石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尚属首次发现,对研究原黄拂的演化及其地理分布具有重要的意义。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