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传记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7-18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名词起源在一篇针对哈罗德·尼克尔森(Harold Nicolson)的传记《某些人》(some people)的评论中,弗吉尼亚·伍尔芙首次使用到“新传记”一词。《某些人》以半虚半实的故事和经历回忆了作者认识的某些人,尽管这种虚实结合体现了“新”的一方面,但评论家一般认为,伍尔芙主要看重的“新”是其承袭了里顿·斯特拉奇的《维多利亚名人传》中的传记套路,即以讽刺和揭短为主的传记模式。名词定义新传记是传记文学的新方向,用以区别以往传记文学。传记文学,从中国古代的《史记》到现在层出不穷的名人自传,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而其形式内容,依然无法脱出俗套。无论是自传还是别人给做传,传主在传记里呈现给读者的一般都是其光明面而很少提及传主的私生活,在国外的传记文学中更是如此,而20世纪初,英国传记文学家里顿·斯特拉奇在其传记《维多利亚名人传》当中以八卦记者的口吻,记录了维多利亚时期的多个名人的私生活和其阴暗面,该传记以极度挖苦和讽刺的笔法创造了一种全新的传记形式,评论家称之为“新传记”。研究历程西方关于“新传记”的文学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1. “新传记”的流行阶段——确立斯特拉奇和其新传记的价值;2.上世纪50-60年代——模仿“新传记”的出现与兴起;3.上世纪60年代之后——将“新传记”放入文学史进行研究。

第一阶段的相关研究著作有:伍尔芙的文章《传记的艺术》,《新传记》和《现代小说》,尼克尔森的《英国专辑发展史》(The Development of English Biography,1927)以及法国作家莫罗亚的《传记面面观》(Aspects of Biography, 1928)。

第二阶段的相关研究著作有:美国学者桑德斯(Charles Sanders)的评传《里顿·斯特拉奇:思想与艺术》(Lytton Strachey: his mind and art,1957),葛拉提的《传记与本质》,马丁·凯利奇的《里顿·斯特拉奇的心理环境》,以及美国传记记者埃德尔(Leon Edel)的《传记原理》(Writting Lives: Principia Biographica,1959)。

第三阶段的相关研究著作有:英国作家迈克尔·霍尔罗伊德(Michael Holroyd)的《里顿·斯特拉奇传》,加拿大学者奈德尔(Ira B. Nadel)的《传记:虚构事实与形式》,英国学者马库斯(Laura Marcus)的《自传和传记话语:理论,批评与实践》,以及中国学者唐岫敏的《斯特拉奇与新传记——历史与文化渗透》[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