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祥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2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编剧张永祥中国台湾影视编剧。1929年生于山东烟台。 1948年随流亡学校到澎湖岛,毕业于流亡中学。1957年毕业于台湾政治作战学校电影系。后留校教书。1981年任永升电影公司总经理。1963年编剧《风雨故人事》,至80年代末完成影视剧本达150多部。

张永祥的电影作品近乎都获台湾金马奖最佳剧情片奖。其中《还君明珠双泪垂》1972、《吾土吾民》1975、《汪洋中的一条船》1978、《小城故事》1979、《假如我是真的》1981均获金马奖最佳编剧奖。《养鸭人家》1964获第十二届亚洲影展最佳编剧奖。《家在台北》1970年获第十六届亚洲影展最佳编剧奖。

由他编剧获国际奖的电影作品有:《蚵女》 获第十一届亚洲影展最佳作品奖。《养鸭人家》第十二届亚洲影展最佳编剧、男配角、艺术指导奖。《家在台北》获第十六届亚洲影展最佳编剧、最佳女主角奖。《汪洋中的一条船》1979年获第二十五届亚洲影展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奖。《儿子的大玩偶》获西德曼海姆国际影展最佳作品奖。

他的剧作情节曲折、内涵丰富,为台湾健康写实主义电影的创始、发展立下汗马功劳。他也擅长编写言情影视剧本,曾将琼瑶的言情小说《第六个梦》、《心有千千结》1973、《秋歌》、《浪花》等十多部小说搬上银幕。

电影作品1963年《风雨故人事》

1964年《蚵女》

1965年《我女若兰》

1965年《养鸭人家》

1966年《还我河山》

1967年《路》

1967年《寂寞的十七岁》

1967年《貂蝉与吕布》

1968年《玉观音》

1969年《家在台北》

1970年《还君明珠双泪垂》

1970年《群星会》

?年《第六个梦》

1973年《心有千千结》

?年《秋歌》

?年《浪花》

1974年《云深不知处》

1975年《战地英雄》

1975年《吾土吾民》

1976年《蒂蒂日记》

1977年《汪洋中的一条船》

1979年《小城故事》

1981年《假如我是真的》

1981年《源》

1981年《龙的传人》

1983年《儿子的大玩偶》

1988年《巍巍昆仑》(上下集)

1988年《女教官的报告》

1989年《黄金缉私队》

1990年《元帅的思念》

广东省汕头制药厂 医药研究所副所长1936年生,广东大埔人。1965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医疗系。广东省汕头制药厂 医药研究所副所长、主治中医师、副主任中药师。出身于中医世家,专业特长:中医内科、 妇科。“脑力宝丸”荣获1986年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发科学技术开发成果奖;“胆石通胶囊” 荣获1986年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发科学技术进步奖;“妇炎平胶囊”荣获1986年广东省人民政 府颁发科学技术进步奖:“消炎止痒散”荣获1992年广东省医药科技进步奖。发表论文《脑 力宝丸临床疗效分析》(1985年6月,广东省。《实用医学杂志》)、《胆石通胶囊临床疗效 介绍》(《1986年8月,广东省,《新中医》》《消炎止痒散治疗癣病临床疗效分析》(1993年 3月广东省,《新中医》)。

教授张永祥基本情况

1962年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6年南京大学水利工程学科理学博士,2000年吉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博士后。

现任建筑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市政工程学科部水资源工程主讲教授。

一、研究方向水资源管理和污染控制模拟技术。

运用系统工程理论、水资源理论、污染物迁移转化理论、现代实验技术和计算机模拟技术,开展水资源经济和技术评价、规划与管理,水污染机理和控制模拟,以及基于3S技术的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等研究。研究特色是将水资源技术经济政策、水量水质运移过程、水污染实验机理、水处理工程运行工况等定量化和模型化,通过数量化理论和模型仿真技术进行过程再现和过程预测,从而为水资源管理、水污染控制提供决策支持系统。

研究领域包括:水资源系统分析理论、水资源保护规划理论与技术、水资源管理3S技术、水污染控制仿真模拟技术、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水污染控制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等。

二、在研课题完成国家、部省级等项目26项。目前,主持项目7项。

1,多孔介质中微生物除氮机理15N标识及其数值模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4-,负责人

2,北京市水体富营养化模型及预警系统研究,北京市教委项目,2004-,负责人

3,北京市朝阳区水资源管理软件系统,北京市水利局项目,2003-,负责人

4,北京市朝阳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水质研究,北京市朝阳区水利局项目,2003-,负责人

5,北京市水库富营养化预警系统研究,北京市优秀人才工程项目,2003-,负责人

6,水-土环境中污染物迁移演化三维模拟方法研究,973项目“首都北京及周边地区大气、水、土环境污染机理与调控原理”子专题,2002-,负责人

7,高浓度污水处理过程中水流和溶质运移理论,北京工业大学211基金,2001-2002,负责人

8,污染含水层微生物除氮过程15N标识实验研究,国土资源部项目,1999-2002,负责人

9,全球气候、水文、地质和环境对比研究,国际合作项目(IGCP379),1995-2000,中国东北研究区负责人

10,双重介质水质和水量运移理论模型及方法研究,国土资源部青年基金项目,1989-1992,负责人

三、科研成果获部省级科技进步奖5项。研究成果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SCI、EI、ISTP收录7篇。出版专著5部。

1,双重介质中水质和水量运移理论模型及方法研究,1994年,国土资源部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获奖人

2,化学动力学法在地下水资源评价中的理论和方法研究,1996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三获奖人

3,沿海地区地下水环境系统动力学方法研究,2000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二获奖人

4,多孔介质溶质运移动力学,地震出版社,张永祥,2000年

5,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专业考试复习题集(给水排水专业),2004年,北京工业大学,参编排水工程部分,建筑出版社

6,Sea-salt water intrusion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Weihe River,Hydrogeology Journal,ChenHonghan、ZhangYongxiang、WangXinmin、RenZhongyu,1997,vol.5,No.3

7,微生物净化过程中污染质运移数学模型及数值方法,长春科技大学学报,张永祥、薛禹群、黄继国、陈洪汉,1997年,增刊

8,中国北方地区岩溶作用与碳循环研究,中国岩溶,张永祥、董英、陈鸿汉等,1998年,第4期

9,Modeling on the high-concentration water intrusion in Hanting-Changyi area,China,12th Int. Conf. Comput. methods Water Res.,Wujichun、ZhangYongxiang、Xueyuqun,March,1998

10,含硫酸废水处理利用的实验研究,黄继国、刘星娟、张永祥等,长春科技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

11,Hydrogeological and hydrogeochemical studies for salt water intrusion in the south coast of Laizhou Bay,China,Journal of Ground Water,Xueyuqun、ZhangYongxiang、Wujichun,2000,Vol.38,No.1

12,GT—铁氧体法处理含铬废水实验研究,黄继国、张永祥,长春科技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65-66

13,中国北方岩溶区地下岩溶水库—地表水联合调度,陈鸿汉,张永祥,地学前缘,2001年,第1期,185-191

湖北省审计厅厅长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