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首分离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7-18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成语资料【成语】身首分离

【注音】shēn shǒu fēn lí

【解释】指斩首。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指被砍头

【结构】主谓式

【年代】古代

【近义词】首身分离、身首异处

【同韵词】目乱精迷、权时制宜、人言藉藉、江山好改,秉性难移、坐无虚席、拍案惊奇、不以为奇、坐不重席、楚越之急、文友诗敌[1]

成语出处本国残,社稷坏,首身分离,暴骨草泽。[2]语出《战国策·秦策四》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秦军进攻魏国,魏国仓皇应战,上郡之战杀得血肉横飞、尸横遍野,3万魏军全部战死。秦军占领了上郡,把村庄洗劫一空,老百姓被掳走,秦国不断侵略六国,制造无数惨案。春申君评价为:“首身分离,暴骨草泽,头颅僵仆。”[3]

成语举例1、臣以为艾身首分离,捐弃草土,宜收尸丧,还其田宅。《三国志·魏志·邓艾传》

2、根本未提"乌鸦告状"之事,更无被害人身首分离之说。[4]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