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东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简介该院面向全国20多个省市招生,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266人,其中化学专业718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317人,材料化学专业231人。学院各专业,尤其是化学专业生源比较好(第一志愿均超过招生计划),新专业的生源逐年提高。通过对全省部分学校及企事业单位进行问卷调查,对该院毕业生的满意程度在90%以上。
师资力量学院现有专任教师67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19人,硕士生导师13人(合作博士生导师1人),讲师18人,助教16人。具有博士学位者23人,硕士学位者24人,具有硕士学位以上学历者占70.2%。教师中,有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级教学名师和省级、校级中青年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35岁以下教师35人,其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者占91.4%,基本上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结构合理、具有很强发展势头的教学科研队伍。
拥有设备拥有面积约70平米的教室8个,作为大一新生的固定教室;可供40个人同时上机的计算机教室一个;可容纳168人同时上课的合堂教室两个,其中一个装有多媒体设备。设有普通化学实验室、化学技术实验室和高分子材料实验室三个基础实验室,总面积3110平方米。学院历来重视实验室建设,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扩大实验室有效使用面积,补充实验仪器设备,学院用于购买仪器设备的经费逐年增长,目前已拥有转靶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加压毛细管电色谱、核磁共振、原子吸收、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气相色谱、液相色谱、流动注射分析仪、差热分析仪等先进大型科研设备,仪器设备总值达到1627.3万元。
科研情况依托先进的科研条件,该院科研成果迭出。2003年以来承担各类科研项目数十项, 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 省部级课题 12项。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00余篇。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3项,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省教委科技进步奖4项,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省级优秀实验技术成果三等奖2项、校级优秀实验技术成果奖16项。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
人才培养多年来,该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本着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复合型”人才的原则,进行课程改革,努力培养高素质学生。2007年,该院化学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被评为校A类重点强化建设专业,同时,化学(师范类)专业被评为鲁东大学品牌专业并被推荐参加省级品牌专业评选。现有省级精品课1门(《有机化学》),校级精品课1门(《无机化学》), 校级优质课程9门,遴选上网合格课5门,双语课2门。已开设的必修课教材拥有率达100%,90%以上选用近三年新出版的公认水平较高的教材, 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应用多媒体授课的课程超过80%。
获得荣誉该院采取多种措施,如开设选修课、调整实习时间、巩固扩大实习基地、严格实习管理、加大毕业论文工作力度等,加强就业指导,提高一次性就业率,近三年该院学生一次性就业率一直保持在80%以上。该院还积极倡导大学生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以及其他专业性比赛,学生创新能力强,有11人3次获“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创业大赛奖励,其中一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近三年有8人次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A级奖励;有8篇毕业论文被评为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获得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科研立项15项;有学生参加的课题在各级刊物发表论文累计达40多篇;CET-4一次性通过率为75%以上;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通过率95%以上;本科毕业生考取研究生的比率连续三年保持在40%以上。中科院、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等全国重点大学、研究院(所)都有该院的毕业生在深造。目前该院的毕业生中已成为各条战线,尤其是教育战线的骨干力量。有的已成为专家学者、有的已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有的是省、市级劳动模范;有的被评为市级教学能手;有的被评为市十大杰出青年;还有的被评为区、市、县优秀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