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绘云纹漆匕

彩绘云纹漆匕
年代:西汉
长36.4、斗宽8.5厘米
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
湖南省博物馆藏
舀取食物用。斫木胎。分斗和柄两部分,斗内髹红漆无纹饰,背面髹黑漆,上以朱、赭色绘云纹。柄端和柄中间各有朱绘宽带纹一道,其余为黑地上会朱、赭色云纹,背面髹黑漆无纹饰。
[1]
匕 <名>
(象形。从二匕,匕亦声。甲骨文字形,象汤匙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勺子。按:一说“匕”象反人形,“妣”之初文)
古代的一种取食器具,长柄浅斗,形状像汤勺。
先主方食,失匕箸。(箸:筷子)――《三国志·蜀志·先主传》
又如:比筋(羹匙与筷子)
匕 bǐ
①<古>取食的器具:先生方食,失~箸。(《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匕 挹取食物的匙子,考古发现匕常与鼎、鬲同出。青铜匕最早见于商代晚期,传世很少见。体呈桃叶形,有长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