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
华夏文明亦称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一般认为,中华文明的直接源头有两个,即黄河文明、长江文明,中华文明是两种区域文明交流、融合、升华的果实。
“华夏”一词的本义即是:“华”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夏”为礼仪之大故称夏。
“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尚书·周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
《左传•定公十年》曰:“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书经》曰:“冕服采装曰华,大国曰夏”。
《尚书正义》注:“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
可见,古人是以服饰华采之美为华;以疆界广阔与文化繁荣、文明道德兴盛为夏。从字义上来讲,“华”字有美丽的含义,“夏”字有盛大的意义,“华夏”本义即有文明的含义。
传统的思想认为,在黄河流域产生的农业文明,受到历史时期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不断向长江流域农业文明过渡、发展。长江流域农业文明是黄河流域农业文明的继承和发展。黄河流域早期农业一般主要是种植粟,长江流域农业主要是种植水稻。黄河流域农业文明区域和北方草原游牧区域有一过渡地带,这一地带也是历史时期农业民族(主要是汉族)反击游牧民族入侵的主要区域。
以前历史学界认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是黄河流域,然后渐渐的传播到全中国。而三星堆的发现将古蜀国的历史推前到5000年前,证明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证明了长江流域地区存在过不亚于黄河流域地区的古文明。
华夏文明的延伸之谜1988 年1 月,75 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向全世界呼吁: 21 世纪人类要生存,就必须汲取2000 年前孔子的智慧,必须重新认识东亚文明。一石激起千层浪,被视若全球人类未来希望的西方文明一时成为众矢之的,被指责为20 世纪诸多社会危机的罪魁祸首。 这一现象很大程度上源于20 世纪后期的两大奇迹: 一是东亚崛起的奇迹。 二是海外华人创造的奇迹。 这一切都使人体验到了延伸于海外的华夏文明之风采,也使人感受到了华夏文明的生命力之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