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侃尝出游
人物简介陶侃(259-334),字士行(或作士衡),江西鄱阳人,东晋大司马。初为县吏,渐至郡守。永嘉五年(311),任武昌太守。建兴元年(313),任荆州刺史。后任荆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诸军事。他精勤吏职,不喜饮酒、赌博,为人称道。
陶侃是一代名将,在东晋的建立过程中,在稳定东晋初年动荡不安的政局上,他颇有建树。他出身贫寒,在西晋风云变幻中,竟冲破门阀政治为寒门入仕设置的重重障碍,当上东晋炙手可热的荆州刺史,而颇有治绩。他是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晋书》、《世说新语》等史书中,记载着不少有关他的遗闻逸事。他还是个有争议的人物,赞扬的,贬斥的,以及为他辩诬的人都有。原文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作色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注释游:巡视
持:拿。
为:做。
聊:随意。
耳:语气词。相当于“而已”、“罢了”。
作色:改变脸色。
田:耕田。
贼:破坏。
执:捉拿,拘捕。
是以:因此。
给:富裕。
足:足够,充足。
译文
陶侃曾经外出巡视,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把未熟的稻穗,陶侃问:“(你要)用这来做什么呢?”那人说:“走在路上看见的,随便取一些罢了。”陶侃改变脸色大怒说:“你不耕田,却去破坏人家的稻谷!”(陶侃就)捉拿那人然后鞭打他。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家家生活宽裕,人人丰衣足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