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锦芳
聂锦芳男,1966年8月生,山西寿阳人。199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曾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工作,1998调北京大学任教。现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文献研究中心秘书。
社会兼职: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课题组主要成员、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理事,入选北京市新世纪社会科学“百人工程”。
独立承担的项目:《〈德意志意识形态〉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08BZX001)、《马克思的“新哲学”:原型与流变》(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06AGZX001)、《哲学文本的解释方法研究》(韩国高等教育财团国际合作项目,2003-2004)、《马克思文本研究的历史回顾与方法论反思》(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02BZX004)、《清理与超越——重新研究马克思文本的意旨、基础与方法》(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2005)、《超越“后发展”困境——现代化理论图景中的当代中国发展观》(教育部重点基地项目,2000ZDXM710001)。
主要著作:《哲学原论——经典哲学观的现代阐释》(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哲学形态的当代探索》(民族出版社,2002)、《超越“后发展”困境——社会理论发展图景中的当代中国发展观》(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清理与超越——重新研究马克思文本的意旨、基础与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等;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获奖情况:参与写作的《马克思主义史》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提名奖 (1996);博士论文《马克思哲学观的当代阐释》获 “宝钢”教育奖 (1996);北京大学岗松奖教金(2000);北京大学2002-2003年度教学优秀奖;专著《清理与超越——重读马克思文本的意旨、基础与方法》获北京大学第十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006);当选第十三届北京大学“十佳教师”,被授予“最受学生爱戴的老师”称号(2008)。
研究领域:马克思文献学、元哲学和当代中国哲学。聂锦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路向新颖而独到,其近年来发表的大量关于马克思原始文本、文献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对《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篇幅巨大的《圣麦克斯》章的详细解读和深入分析,填补了这一文本研究的空白,在学术界引起了很大反响。他从文本、文献的角度对马克思思想重新进行的梳理、阐释和评论,有助于矫正长期以来形成的误读和曲解,提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水准,是国内这一领域“文本研究学派”的重要代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