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教育解释
图书信息

书 名: 公共教育解释
作者:王蓉
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3-1
ISBN: 9787509513255
开本: 16开
定价: 30.00元
内容简介在人力资本的形态方面,书中借用布赖约夫森的资产分类法框架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在这一框架中,资产首先划分为物质资产和信息资产。在信息资产之中,又包括人力资产和可分离性信息资产。人力资产指的是一种固化在人身上的信息加工技能,不可能将它们和个人分开,因而可以统一概括为“不可分离的信息资产”。与人力资产相对照,非物质和非人力的信息资产,如软件、发明,等等,可以概括为“可分离的信息资产”,原因在于,它们的所有权可以和他们的生产者相分离,用于交易。作者继而提出,人力资本投资包括两个过程。第一是通过这种投资,使个人占有了社会中既有的、可分离的信息资产。第二是在占有可分离信息资产的基础上,人们获得了布赖约夫森所谓的人力资产。从这个角度来说,人类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人力资本投资的对象以具有原始性的直接经验、知识和技能为主,并以感性的、现实的形态存在于社会的生产生活的实践过程当中。在第二阶段,个人和人类集体积累的知识、技能与技术开始大规模地转变为、凝结为以信息形态表现的资产,这种资产本身成为可广泛交易的对象。在第三阶段,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人工操作大量的被计算机替代。这带来了两种变化。第一种变化就是人力资产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在它对于创造与传播可分离信息资产的过程中。第二种变化是在计算机广泛代替人类的情况下,人类自身所必须掌握的能力以及工作场所中的职业构成发生了变化。
作者简介王蓉,辽宁海城人。北京大学理学学士(1986-1990年),北京大学教育学硕士(1990-1993年),学博士(1993-1999年)。现任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领域:教育经济学、教育财政学、劳动经济学、教育政策分析。
图书目录前言
理论分析篇
已有研究的综述
人力资本理论
社会资本理论
市场不完善性理论
公共政策的实证研究理论
小结
历史的视角
“学在教堂”
行会制
“学在官府”
小结
新人力资本理论:一个理论分析框架
人力资本的属性
人力资本的形态
人力资本的价值
人力资本的可让与性
国家与公共教育
中国公共教育解释篇
中国转型期的教育和收入问题研究
绪论
中国的工作单位与工人
工作单位和政府
劳动分配过程
教育成本
经济改革
方法论,数据与假设
实证分析结果
小结
中国义务教育中的义务消费:以教科书为例
——关于中国义务教育中的教科书问题研究
教科书作为商品之特性
教科书之价格及高额利润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与教科书
小结
中国村庄里的国家学校与公民教育
田野调查地区的简介
清真寺教育的历史
田野调查发现
小结
中国县级政府财政预算行为研究
中国县级政府财政预算行为:分析框架
数据
田野调查发现
小结
中国城市居民对公共教育的评价
导言
研究发现
小结
中国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分析
导论
义务教育财政体制:一个分析框架
田野调查发现
小结
中国义务教育投入之公平性研究
引言
分析框架
数据及初步分析结果
实证结论
小结
中国地方政府教育财政支出行为实证研究
公共教育支出的影响因素分析:已有研究
中国各省公共教育支出的影响因素分析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