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发展模式研究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7-20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图书信息书 名: 上海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发展模式研究

上海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发展模式研究

作者:高运胜

出版社: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4-1

ISBN: 9787811345094

开本: 16开

定价: 26.00元

内容简介伴随中国经济近30余年的飞速发展,各类经济现象层出不穷,与此相适应,针对实践层面经济热点的求解以及理论层面的求索与探究,也变得日益繁荣和热烈。而经济发展的日益全球化,亦决定了当代经济学的研究,如果少了针对中国经济现象的剖析、探讨,必将是有缺憾的、不完整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经过长期调研,审慎策划,决定顺应时代大潮,适时推出“当代经济科学文库”。作为一个开放与创新的学术平台,“文库”坚持开放性与包容性、理论性与创新性的原则,解析经济现象,探讨热点问题,追踪理论前沿,为理论研究、实践探讨、学科创新提供广阔的空间和舞台,进而为我国经济科学的繁荣和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作者简介高运胜,男,1971年生,河南信阳人,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国际经贸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国际经贸研究所兼职研究人员,研究方向为服务业与区域服务贸易。作者在《财贸经济》、《国际贸易问题》和《世界经济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10多篇,并主持或参与国家社科基金、上海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上海市教委重点课题、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项目等课题。

图书目录第1章 导言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框架结构

1.3 运用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创新点

第2章 相关文献综述

2.1 生产性服务业基本分析

2.2 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关联效应

2.3 生产性服务业的国际转移

2.4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相关理论

2.5 文献评价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上海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必要性和条件分析

3.1 建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与上海经济发展的提升

3.2 上海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的外部条件

3.3 上海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的内部条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上海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4.1 国外的产业集聚模式

4.2 产业集聚模式影响因素分析

4.3 上海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4.4 上海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上海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典型模式分析

5.1 内生型集聚发展模式

5.2 嵌入式集聚发展模式

5.3 外生型集聚发展模式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上海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创新模式分析

6.1 虚拟性集聚发展模式

6.2 生态型集聚发展模式

6.3 链群式集聚发展模式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上海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的实证研究

7.1 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对GDP的贡献度分析

7.2 上海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关联效应分析

7.3 上海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度分析

7.4 上海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集聚优势分析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上海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发展思路与政策建议

8.1 国际大都市和新兴国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模式发展的经验借鉴

8.2 上海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布局探讨

8.3 上海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发展重点

8.4 上海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思路和策略分析

8.5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模式选择时应充分考虑相应的制约因素

8.6 上海应积极培育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适应开发区转型

8.7 上海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政策建议

8.8 本章小结

第9章 结语

9.1 文章的主要结论

9.2 文章的主要创新点

9.3 文章的不足之处

主要参考文献

附表

作者简历及主要研究成果[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