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群关系学派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7-2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意涵后人群关系(Later Human Relation)学派亦称“组织民主论”(Organizational Democracy)。

后人群关系学派受“人群关系”启蒙但是不满其学派以效率、生产力的理念。后人群关系学派脱离人群关系学派的功能论原则,开始以组织之中个人为中心强调个人需求,质疑组织目标是否是个人目标,提倡组织民主化;是“人文主义”的组织理论。

组织人文主义内容一、人性尊严必须在平等的基础上予以保护、培养。

二、人类有追求至善的天性。

三、组织利益就是个人利益应该适当、公平分配给利益创造者,不该由管理者独享。

四、组织的决策、考核者的权力,应该来自员工的同意。

五、组织变革应该是“组织成员对所有备案的充分了解”和“凝聚共识”的后果。类型一、讲究工作满足、增加生产力的效率人文主义。

二、提升员工参与、力求组织结构变迁的人文主义。

三、基于伦理、道德考量以促进自由、责任意识的人文主义。

理论一、针对主流组织理论之中的人性论、社会组织目标的基本假设提出质疑。

二、“个人的需求”、“正式组织的需求”间存有根本性的紧张、冲突,管理阶层的主要任务为整合或协调。

三、后人群关系学派主张“组织的民主化”,其基本理念是“参与式管理”(participative management),特别是人群关系学者所忽略的民主政治相关理念。

四、后人群关系学派和传统公共行政存有紧张关系,可追溯于“民主行政”的冲突概念而且民主行证据有澄化作用。

发展尤于后人群关系学派对民主组织、组织成员参与全力的重视,使之被叫做“组织民主论”。另外因外后人群关系学派肯定人性尊严,并且以个人福祉为最终价值亦称之“人文主义的组织理论”(Humanistic Organization Theory)。到了六零年代末成为“新公共行政运动”的启蒙思想,燃起美国公共行政界提倡“民主行政”的理念。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