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人类学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7-2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象征人类学(Symbolic anthropology),有时或称象征与诠释人类学〈symbolic and interpretive anthropology), 是文化人类学主要学派之一,主要人物有克利弗德·纪尔兹(Clifford Geertz)、维克多.透纳〈Victor Turner〉与大卫.许柰德(David M. Schneider)等。象征人类学兴起于1960年代,其视文化为一套由象征与意义构成的象征体系,因此人类学家必须视异文坏为文本,借由田野调查等长时间的研究方式,解读并细腻地诠释当地文化。

虽然象征人类学家对文化的概念主张各有不同,一般而言其主张观点与结构人类学相似,与文化唯物论的看法相对,同时也反对结构功能论等人类学家对于亲属等结构性研究的观点与主张。在后马克思主义与女性主义中,象征人类学的文化概念往往成为其质疑与批判的对象。

理论概念

如同其他人类学派,象征人类学的理论基础建立在其文化理论的讨论之上。虽然象征人类学强调象征在文化里的角色,以及个人与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然而由于对文化与个人的角色解释不同,其文化理论可大略分成“纪尔兹”与“透纳”两种理论取向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