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运动
太平洋运动(Pacific movement):别洛乌索夫(B.B.Белоусов)于1939年创“太平洋褶皱”一名,指中生代时期形成的褶皱。朱森(1939年)用以代表华东侏罗纪与白垩纪间的构造作用。王鸿祯(1956年)用太平洋构造阶段一名,与欧洲的老阿尔卑斯阶段以及中国的燕山构造阶段同义。黄汲清(1956年)认为,太平洋运动应包括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指受太平洋底侧压作用,使大陆的硅铝层受到俯冲所形成的褶皱山脉及断层山脉的过程。其时代为早侏罗世至古近纪,约与燕山运动相当。[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