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运动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7-2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太平洋运动(Pacific movement):别洛乌索夫(B.B.Белоусов)于1939年创“太平洋褶皱”一名,指中生代时期形成的褶皱。朱森(1939年)用以代表华东侏罗纪与白垩纪间的构造作用。王鸿祯(1956年)用太平洋构造阶段一名,与欧洲的老阿尔卑斯阶段以及中国的燕山构造阶段同义。黄汲清(1956年)认为,太平洋运动应包括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指受太平洋底侧压作用,使大陆的硅铝层受到俯冲所形成的褶皱山脉及断层山脉的过程。其时代为早侏罗世至古近纪,约与燕山运动相当。[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