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三农”制度变迁中的政府作用研究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7-22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图书信息

我国“三农”制度变迁中的政府作用研究

书 名: 我国“三农”制度变迁中的政府作用研究

作者:彭新万

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6-1

ISBN: 9787509515426

开本: 16开

定价: 25.00元

内容简介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即“三农”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焦点和难点。从根本上解决好“三农”问题,是我国新时期艰巨而又紧迫的任务。“三农”的发展需要一个公平的环境和稳固、有保障的支持系统。因此,在破解“三农”问题的过程中,制度变革和创新就成为首要任务。

本书通过对“三农”制度不同阶段的变迁剖析,研究“三农”制度变迁中政府的角色和作用。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作者简介彭新万,男,汉族,1969年生,2008年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市场经济理论、农村经济发展、制度经济等研究,先后在《当代经济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图书目录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意义和目的

第二节 研究现状述评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本书结构

第四节 创新点与不足

第二章 “三农”制度变迁中的政府作用:理论分析

第一节 制度及制度变迁

第二节 政府与制度变迁

第三节 “三农”制度体系

第三章 建国初期的“三农”制度变革(1949-1957年)

第一节 土地改革:强制性制度变迁及其经济社会效应

第二节 农业合作组织制度创新

第三节 “宽松”的户籍制度安排及其对人口流动的影响

第四节 中央制定的其他农业发展政策

第五节 政府、制度变迁与农业生产力的初步发展

第四章 人民公社时期的强制性“三农”制度变迁(1958-1978年)

第一节 强制推行人民公社制度

第二节 强制推行农业剩余转移制度:统购统销与价格“剪刀差”

第三节 强制推行二元户籍制度

第四节 农村的“暗税”制度

第五节 特殊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集体”供给

第六节 政府、制度变迁与农村经济曲折缓慢运行

第五章 改革初期的“三农”制度创新与农业“奇迹”(1979-1984年)

第一节 家庭承包制的确立:国家与农民的“同意一致性”

第二节 统购统销制度的初步改革及其制度分析

第三节 改革初期乡镇企业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

第四节 政府、制度变迁与农业“奇迹”

第六章 市场化进程中的制度安排:“三农”问题凸现(1985-2002年)

第一节 第二轮土地制度变迁

第二节 分权化财政体制改革与农民负担演变

第三节 粮食流通体制的市场化改革及其制度经济学分析

第四节 家庭承包制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变迁及其影响

第五节 二元户籍制度改革与农村劳动力转移

第六节 政府、制度变迁与“三农”问题凸现

第七章 新时期政府的“三农”政策选择与创新(2003-2007年)

第一节 政府的“三农”政策转变

第二节 “三农”问题现状及其制度分析

第三节 本书的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