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词
陆词字法言,隋朝音韵学家,名词,以字行,临漳(今河北临漳南)人。隋文帝开皇初年,与刘臻、萧该、颜之推、卢思道.李若.辛德源.薛道衡.魏彦渊等八人讨论音韵学,评议古今是非。他们认为,自西晋吕静《韵集》以下所成韵书,定韵缺乏标准,各有错误。陆法言根据议论的要点,经过认真斟酌,于仁寿元年(601年)编成《切韵》五卷。陆氏家族不见容于隋朝,因此陆法言的著作只是私家著述。但是到唐以下却大为流行,因为他的书吸取了以前诸家韵书的长处。自《切韵》问世,六朝诸家韵书均逐渐消亡。《切韵》成为考订古音及作诗文的根据,研究汉语的中古音韵的主要资料,也是重要的语文工具书。唐孙愐《唐韵》、宋陈彭年《广韵》及其他韵书均以《切韵》为基础修改演变而成。原书己佚。敦煌留有残本三种,互相补充,约成原书四分之三左右。《切韵》一书可追上古汉语,下启唐宋汉语。具有承先启后的作用,又因为《切韵》代表了中国研究语音的规则标准,所以《切韵》成为汉语音韵学的第一经典,掌握《切韵》音系是了解和研究语音史的基础。
陆法言在仕途上不顺,但潜心学问却使其在中国语音史上永垂不朽。
音韵学家在我国韵书史上,隋代曾出现了一部称得上里程碑的韵书——《切韵》。它的作者就是音韵学家陆法言。
陆法言(生卒年月不详),名词,法言是他的字。他是临漳(今河北临漳县)人。陆法言出生于世袭贵族官僚家庭。他的父亲陆爽学识渊博,据史书记载,北周时期的周武帝宇文邕召他作官时,陆爽拉着数千卷书赴任。陆法言象他父亲一样刻苦学习,因此知识也很广博。尤其在汉字的审音辨韵方面,有较深的研究和造诣。他在青年时期曾作隋文帝杨坚的侍从官——承奉郎。
隋开皇初年(581——589年),陆法言和当时的学者刘臻、萧该、颜之推等人讨论音韵,评论古今是非。鉴于当时方言的差别,所流行的各种韵书分韵辨音各不相同,取舍也各异,还没有一部比较完善统一的韵书,所以他们议定编一部既可供写诗作赋时选韵,又可供读书时审音辨韵的韵书。但由于当时陆法言忙于政务,未能编写。
后来,隋文帝追究他父亲生前的罪过,株连了陆法言,将他罢官免职。官宦生涯结束以后,陆法言便“屏居山野”,专心致志地编纂和修订他的韵书——《切韵》。他根据往昔议定的提纲,以当时的读书音为标准,并参照前人不同种类的韵书,于隋仁寿元年(601年)写定了《切韵》五卷。
《切韵》收入了一万二千一百五十八个汉字,共分一百九十三韵。(据封演《闻见记》载)其中平声五十四韵,上声五十一韵,去声五十六韵,入声三十二韵。它在研究分析六朝韵书的基础上,总结前代韵书的成就,使之更加完整系统。因而很受人们欢迎。时人称颂《切韵》是“时俗共重,以为典规”(《切韵》序),说它是“酌古沿今,无以加也”。这些都表明《切韵》一书确是我国隋代以前韵书史上最完善、详尽、准确的一部韵书。它对后代,特别是唐宋影响很大,编纂韵书者多以《切韵》为蓝本。宋朝陈彭年等重修《广韵》,还题名为“法言撰”。
《切韵》一书不仅对审音辨韵有参考价值,而且对我们现在研究汉语语音史,也有重要的资料价值。因为《切韵》以当时的读书音为基础,兼顾古音、方言编辑成书,因而它反映的不是某时某地的单纯音系,而是该时期语音的综合反映,通过它可以研究上古音。另外,现代方言是古代方言的继承和发展,《切韵》既然综合地反映了当时语言的概况,就和现代方言有着对应关系。因而它对现代方言语音的调查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切韵》也有它的不足之处。如不正字形,韵字的注释很简单或根本不解释,一般不注出处;在收字归韵及解释中也有不少错误等。
可惜的是,《切韵》在长期的流传中佚失了。现仅存陆法言写的《切韵·序》。在敦煌出土的韵书残卷中,有陆法言原书的片断。这些都是了解《切韵》一书的宝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