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剪刀草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7-22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中文名称:江剪刀草

来源: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无瓣蔊菜Rorippa dubia(Pers.)Hara的全草。

出处:实用中草药彩色图集. 第四册

原植物 无瓣蔊菜为一年生草本,植株直立或铺散状分枝,高15~30厘米。单叶互生,草质,基生叶与茎下部叶倒卵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3~8厘米,宽1.5~3.5厘米,多数呈大头羽裂,顶裂片大,边缘具不规则锯齿,下部具1~2小裂片;茎上部叶卵状披针形或长圆形,边缘具波状齿。总状花序;花小;萼片4,披针形或线形,边缘膜质;无花瓣(偶有不完全黄色花瓣);雄蕊6,四强。长角果细线形,长2~3.5厘米,宽约1毫米,细而直。种子褐色,细小,每室1列。花期4~6月,果期6~8月。

生于山坡、路旁、山谷、河边湿地、园圃、宅旁及田野较潮湿处。分布于陕西、甘肃、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带花或果的全草,除去泥土,晒干或鲜用。

药材性状 全草长15~30厘米,淡草绿色;茎、枝近圆柱形,具纵沟,光滑无毛;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叶破碎或皱缩,完整者下部的多为倒卵形或倒卵状披针形,多为大头羽裂,边缘具不规则锯齿;茎上部叶卵状披针形或长圆形,边缘具波状齿。总状花序,花多脱落,花无花瓣。角果线形而直,每室仅有1列种子。种子细小,近卵形。气微,味辛。以身干、色淡绿、叶多、带花者为佳。

性味和功用 辛,温。止咳化痰,疏风解表,消炎解毒,通经活血。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咽喉肿痛,痈疮肿毒,白带、毒蛇咬伤及烫伤。常用量15~30克;外用鲜品适量,捣敷患处。

附注1 全草含蔊菜素(Rorifone)及蔊菜酰胺(Rorifamide)前者为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有效成分。2.同属植物蔊菜(Rorippa indica(L.)Hiern)亦作药材江剪刀草用,两种功效相同。

功用:止咳化痰,疏风解表,消炎解毒,通经活血。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咽喉肿痛,痈疮肿毒,白带、毒蛇咬伤及烫伤。常用量15~30克;外用鲜品适量,捣敷患处。

性味:辛,温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