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盆村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7-23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仙人盆村位于山东省海阳市东北部,地处东经121°10′,北纬36°54′。东邻东庵村,西接山中涧村,南与大薛家村交界,北与黑崮村相连,隶属盘石店镇。距市政府驻地18公里,距镇政府驻地10公里。

明天启年间(1621-1627年),先居者因村后有一石崮,酷似盆形,其中积水久旱不涸,传为仙人所用,故命村名仙人盆。“文化大革命”期间,因讳避“仙人”二字,更名为盆山前村。1981年,复称仙人盆村。

全村辖区总面积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4公顷,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花生、苹果、芋头等,果园面积20公顷,干杂果面积为13.33公顷。

2002年,全村有160户,470人。有蒋、于、杨、吴、王等姓,均为汉族,其中人口较多的是蒋姓。

200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85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为58%、13%、29%,人均纯收入3090元。

第一产业1978-1982年,从院下村购进果树苗1.2万株,果园面积达到13.3公顷。村“两委”制订奖罚办法,按每人200平方米分给村民管理。到1994年,全村果园集体提留达到6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1000元。

1994年,到烟台福山区购进大樱桃接穗1万个,进行了嫁接。同时开发山岚,栽植板栗、大枣6.7公顷。2000年,全村水果及干杂果收入,人均达到2000元。1999年,又规划、建设了盘山路,全长3公里,为村里的农业发展打下了基础。2002年,粮食亩产563公斤,总产18.6万公斤;第一产业收入279.7万元,其中农业收入95万元,畜牧业收入184万元,林业收入0.7万元。

第二产业建国前,本村仅有小手工业,主要为条编、小红炉,从业人员不足10人,收入仅能自给。1967年,村集体建起机械加工厂、面粉厂。家庭妇女主要从事花网勾编和毛衫加工。2002年,全村第三产业从业人员80人,收入61万元,其中工业收入10万元,建筑业收入51万元。

第三产业1958年,办起供销合作社代销店。到2002年,村有商店2个,第三产业从业人员30人,收入144.3万元,其中运输业收入52万元,服务业收入68.3万元,商饮业收入24万元[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