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证据法学的认识论与价值论基础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7-2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图书信息

民事证据法学的认识论与价值论基础

书 名: 民事证据法学的认识论与价值论基础

作者:廖永安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6-1

ISBN: 9787500478324

开本: 16开

定价: 26.00元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廖永安,男,汉族,1972年生,湖南安化人,法学博士,哲学博士后,湘潭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法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诉讼法学位点负责人,湖南省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诉讼法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省级重点学科——诉讼法学科负责人,国家级精品课程“诉讼证据法学”主持人,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南省法学会诉讼法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2004年首批入选湖南省121人才工程,2005年被确定为湖南省普通高校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2006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9年入选湖南省青年社会科学研究“百人工程”人才培养对象。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先后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司法部科研成果一等奖、教育部霍英东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奖、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名师等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多项。代表性著作有《民事审判权作用范围研究》、《民事诉讼理论探索与程序整合》、《诉讼费用研究》等,在《中国法学》、《中外法学》等报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

图书目录第一章导言

第二章民事证据法学的认识论基础

第一节认识论应成为诉讼证据制度的理论基础

一、认识论的基本问题

二、诉讼证据制度应以认识论作为理论基础

第二节 不同诉讼证据制度认识论基础的历史演变

一、神示证据制度的认识论基础

二、法定证据制度的认识论基础

三、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认识论基础

四、内心确信证据制度的认识论基础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应成为我国诉讼证据制度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科学的认识论

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对诉讼证据制度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

第三章民事证据法学的价值论基础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价值论应成为民事证据法学的理论基础

一、价值论的基本问题

二、司法证明应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论作为其理论基础

第二节 民事证据法目的的多元化与价值选择的多样性

一、目的与价值

二、民事证据法目的中的价值追求

第三节 司法证明活动中的价值权衡与选择

一、司法证明活动的基本价值目标

二、价值选择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第四章认识论与价值论的圆融: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科学构建

第一节认识论与价值论的关系

一、真理、实践、价值的内涵

二、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三、实践之于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第二节 民事证据法学中几对法哲学范畴的科学解读

一、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

二、当事人举证与法官查证

三、法定证据与自由心证

第三节 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科学构建

一、主要的证据规则

二、证据的收集与保全

三、举证时限与证据交换制度

四、证明责任与证明标准

五、质证与认证制度

参考文献

后记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