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意外
脑血管意外又称中风、卒中。起病急,病死和病残率高,为老年人三大死因之一。抢救方法很关键,若不得法,则会加重病情。中风可分为脑溢血和脑血栓形成两种。脑溢血多发生在情绪激动、过量饮酒、过度劳累后,因血压突然升高导致脑血管破裂。脑溢血多发生在白天活动时,发病前少数人有头晕、头痛、鼻出血和眼结膜出血等先兆症状,血压较高。病人突然昏倒后,迅即出现昏迷、面色潮红、口眼歪斜和两眼向出血侧凝视,出血对侧肢体瘫痪、握拳,牙关紧闭,鼾声大作,或面色苍白、手撒口张、大小便失禁。有时可呕吐,严重的可伴有胃出血,呕吐物为咖啡色。脑血栓形成通常发生在睡眠后安静状态下。发病前,可有短暂脑缺血,如头晕、头痛、突然不会讲话,但不久又恢复,肢体发麻和感沉重等。往往在早晨起床时突然觉得半身不听使唤,神志多数清醒,脉搏和呼吸明显改变,逐渐发展成偏瘫、单瘫,失语和偏盲。
现场急救:
发生中风时,病人必须绝对安静卧床(脑溢血病人头部垫高),松开领扣,头和身体向一侧,防止口腔分泌物流入气管,以保持呼吸道通畅,急送就近医院救治。同时要避免强行搬动病人,尤其要注意头部的稳定,否则会错过最有利的治疗时机而造成病情加重的抢救失败。
脑血管意外
宜:易缓解动脉硬化及降压食物,如黑木耳、银耳、果汁、米汤、菜汁等。必要时进行鼻饲,少食多餐。
忌:高血压患者预防脑血管意外有四忌:
1)忌高钠饮食,少吃盐,日摄量应低于5克,因钠多能使血压升高。
2)忌高脂肪饮食,因高脂肪食物能增加血液稠粘度。
3)忌高糖,少吃甜食,因糖在体内仍转变成脂肪,也增加血液粘度。
4)忌烟酒,因尼古丁使血液稠粘度增高,乙醇能诱发脂质代谢紊乱。
夏季是脑血管病高发期
夏天到了,不少心脑血管病患者有这样一个认识误区,认为一年之中夏季血压最低,症状会相对稳定一些。
35℃以上的高温天气,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明显上升。夏天到了,不少心脑血管病患者有这样一个认识误区,认为一年之中夏季血压最低,症状会相对稳定一些。其实不然,夏天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高峰期。有资料显示,进入5月份后,中风、冠心病患者的住院率明显增加,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明显上升,所以高温对心脑血管病患者来说危害很大。这是由于夏季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对氧气和养分的需求量增加,但此时气温较高,空气湿度较大,而含氧量降低,且人体为散热会使血液集于体表,因此心脏大脑血液供应减少,会加重缺血缺氧反应。由于气压偏低、人体大量排汗,体内水分流失多,使血液黏度上升,血液循环受阻,容易诱发血栓、心梗、冠心病、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从中医学的角度看也是如此,气候炎热,会使人正气虚衰,耗气伤津,造成“气血经络凝塞不通”,从而导致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甚至会因颅内出血或心肌梗死,而发生心脑血管意外。 所以夏天到了,我们要给心脑血管病患者提个醒,请注意身体变化,也可以运用中医的一些调养摄生的方法,安然度过炎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