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射线爆发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7-2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太阳射线爆发[1]:太阳出现耀斑时经常伴随产生的持续时间仅数十秒钟、能量超过10电子伏甚至10电子伏的高能光子发射。这种爆发现象是彼得森等人在1958年最先发现的。他们在一次太阳耀斑和射电爆发时,首次探测到这种高能辐射,其寿命约18秒钟。更高能量的 光子则是在1972年8月4日大耀斑中观测到的。丘普等人成功地得到完整的 射线谱,在微弱的连续谱背景上重迭着若干条强 发射线。它们分别位于0.5、2.2、4.4 以及 6.1兆电子伏附近。这是到1979年为止记录到的最强的 射线谱线。

从太阳 射线爆发的研究中得到了很多关于高能粒子和耀斑物理条件的有价值的信息。可以断定在太阳出现耀斑条件下比较可能的 辐射过程有:①正负电子对湮没,产生能量为0.51兆电子伏的两个 光子,e +e →2 。如果正负电子速度较高,也可形成连续谱。正电子可以来源于 介子的衰变(后者可以由核子之间的碰撞产生),也可以来源于核子间碰撞所形成的放射性核的正电子发射。②“核退激”,即与高能粒子碰撞而受激发的核,可以通过发射 射线衰变回到基态。③中子俘获,在许多核子与核子相互作用过程中可以产生中子。当中子被质子俘获时可以产生能量为2.23兆电子伏 射线。④ 介子衰变,在高能的质子与质子碰撞中可能产生 介子。然后它很快衰变为 射线, →2 。此外,电子的轫致辐射、逆康普顿散射等虽然对 辐射也有一定作用,但在太阳耀斑条件下,看来是微不足道的。丘普的观测结果很好地反映了上述的核过程。其中2.23兆电子伏 射线由中子俘获过程产生,4.4和6.1兆电子伏 射线由 C和 O的核退激产生,0.5兆电子伏则是正负电子对湮没所致。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