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邑村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7-2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村庄由来相传建村于明代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郑姓人家从云南移来立村,因地处丘陵谷洼,取名郑家汪邑,后郑姓户绝,清代王姓成为主姓,改为王义庄。解放后,改称大王邑。以区分小王邑。

政区人口大王邑村位于胶州市南部约12公里,九龙镇政府驻地以西3公里处。村庄东500米是同三高速公路九龙出口,九赵路从村中穿过。村庄南与洋河镇黄墩后村接壤,西与西宋家茔村相连,北与九龙山下的迟家屯、永安屯相接,东与小宋家庄村为邻。村庄面积1893亩,其中,耕地面积1630亩。2005年,全村共有305户,1023人。

经济状况大王邑村历来以农业为主,解放前人们缺吃少穿。建国后,村民生活有了根本性改善。1975年,九龙镇政府从全镇抽调壮劳力在月牙河上开工修水库,动用土石方用15万立方米,库容2千万立方米,1976年完成。1998年,村民改土活水,又修建水库一座,修建平塘6个,改造荒沙地500亩。村里没有村办集体企业,村民以种粮种菜为主。村庄水源充足,村周围平塘水坝,村后有大王邑水库,天旱能浇,天涝能排,旱涝保丰收,粮食亩产达400多公斤,总产量82万公斤,在九龙镇是粮食产量较高的村庄。目前大王邑村有运输车辆9部,面包车4辆,有大小拖拉机200多台,而且配套机具齐全,耕种、收割、灌溉、运输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

社会事业大王邑有优秀的文化教育传统。早在清末时期就有私塾,刚解放时村里还办起了夜校、识字班,提高了村民的文化素质和政治觉悟。新中国成立后,大王邑的教育事业发展更快,村里出资建起了60多间校舍,七十年代从小学到初中不出村就可以上学。八十年代末期初中合并到镇驻地。义务教育普及率达100%。

经济发展了,村民生活水平提高了。目前村民家家有大家电,村里有家庭轿车4辆,50%的老人投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达100%。[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