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毓琇

顾毓琇(1902-2002)字一樵,著名教育家、科学家、诗人、戏剧家、音乐家和佛学家,江苏无锡人。学贯中西,博古通今,一生充满传奇。 他是江泽民和朱镕基的老师。
作为教育家,他是清华大学工学院的创始人之一,并创建了清华大学电机系、无线电研究所和航空研究所。此外,他还是中国电机工程师学会以及上海戏剧专科学校(今上海戏剧学院的前身)的创始人之一。曾担任:
浙江大学电机工程科 主任,
中央大学工学院 院长
清华大学电机系 首任系主任
清华大学无线电研究所 首任所长(兼)
清华大学航空研究所 首任所长(兼)
清华大学工学院 院长
长沙临时大学(西南联大的前身)首任工学院院长
国民政府抗战时期教育委员会 主任委员
国民政府教育部 政务次长(非党派人士)
中央大学 校长
国立政治大学 校长
国立音乐学院(今中央音乐学院的前身)首任院长
国立交响乐团 首任团长(兼)
上海市教育局 局长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终身教授
宾夕法尼亚大学 荣誉退休教授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两岸五所交通大学等十几所院校的名誉教授
作为科学家,顾毓琇是国际上公认的电机权威和自动控制理论的先驱。
他仅用四年半时间,就获得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学士、硕士、博士三个学位,创造了麻省理工学院的记录,同时,他也是第一位获得该校科学博士学位的中国人。
他23岁时发明《四次方程通解法》,26岁发明“顾氏变数”,50岁又开始了对自动控制理论的研究,曾获得过国际上素有电机与电子领域“诺贝尔”奖之誉的“蓝姆”金质奖章(Lamme Medel),以及IEEE金禧奖章(Millennium Jubilee Medal)、IEEE千禧奖章(Millennium Medal)和“中国电机工程师学会”金质奖章。
他曾担任美国国家科学院理论及应用力学委员会委员、国际电机及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会士、英国电机工程师学会(IEE)会士、国际理论及应用力学组织(IUTAM)个人理事,以及中国电机工程师学会会长和中国工程师学会副会长。 他还是台湾" 中央研究院" 院士。
他曾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名誉法学博士学位、台湾成功大学名誉博士学位、台湾国立清华大学荣誉工学博士学位。
作为诗人,顾毓琇一生创作词曲歌赋7000余首,出版诗歌词曲集达34部之巨,是中国历史上仅次于陆游的多产大诗人。他被海外学术界和出版物评为20世纪中华民族的大诗人之一,1976年还被世界诗人大会加冕为“桂冠诗人”。
作为戏剧家,顾毓琇是中国现代话剧的发轫人之一,曾创办上海戏剧学院的前身--上海戏剧专科学校。
他1922年在《小说月报》发表现代话剧剧本《孤鸿》;1923年编导《张约翰》在北平公演,梁实秋曾担任剧中角色;1924年编导《国手》在美国公演;1925年编导的话剧《琵琶记》,由闻一多、梁实秋、冰心等加盟在美国波士顿公演;1925年编导《国殇》;1938年国立戏剧学校在重庆公演他的抗战剧《古城烽火》,1940年他的《岳飞》在重庆隆重公演,随后被改编成京剧和汉剧公演,在东南各地,《岳飞》还被改变为其他地方戏上演;1990年,他30年代创作的《白娘娘》由上海戏剧学院搬上舞台;不久又在新加坡国家剧院公演。 他还出版了《项羽》、《荆轲》、《苏武》、《西施》等历史剧。
作为音乐家,顾毓琇曾担任国立音乐学院(今中央音乐学院的前身)的首任院长、国立交响乐团团长。
他对古典音乐有很深的修养,读破了许多中国古代乐谱中的疑难,还曾将姜白石的自度曲谱翻成五线谱,在国际上公演。1940年,学术界以他的三四八频率为中国的黄钟标准音。顾毓琇还是把贝多芬的第九交响乐翻译成中文的第一人。1991年,北京中央音乐学院曾举行他的作品音乐会,2001年人民大会堂再次举办顾毓琇作品音乐会,时任国家主席、总理等出席。
顾毓琇对宗教的研究,造诣精深,在佛学方面的建树,影响深远。他一生走遍名山寺院,与许多名僧大佛都有交情。经过半个世纪的业余研究,他出版了《禅宗师承记》和《日本禅宗师承记》等专著。1979年,顾毓琇以英文巨著《禅史》震撼国际佛学界,赢得了海外该领域学者们的广泛尊重。
----------------------------------------------------------------------------------------------------------------------------------------------------------
在顾毓琇的百年人生中,他见证了许多历史事件,结交了许多历史人物, 比如周恩来和邓颖超, 就是顾的好朋友。顾毓琇35岁担任国民政府教育部政务次长(即副部长)时曾与同级别的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主任周恩来成为朋友,多年后两人在中共十大闭幕当晚在人民大会堂相见,畅谈达三个半小时,周恩来曾说:“顾毓琇是国民政府中难得的客卿”。在那次会见后,经过周恩来的过问,顾毓琇的表兄王昆仑得以从监狱中释放。王昆仑先后任民革中央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顾毓琇的母亲与王昆仑的父亲是亲兄妹。
顾毓琇另一个曾是国家领导人的亲戚是表妹钱正英。顾毓琇的祖母与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的外祖父是亲兄妹。
顾毓琇曾与蔡元培、胡适、梅贻琦等过从甚密,亦师亦友。顾毓琇是梅贻琦将他请到清华担任工学院院长的。 据梅贻琦日记记载,抗战时,梅贻琦常到顾宅,并无需打招呼,顾如不在,他就自己做东西吃,宛如回到自己家里。
顾毓琇与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是同班同学,因而常常到梁家就餐并聆听梁启超的教诲,顾毓琇赴美留学前,梁启超曾专门亲笔书写对联相赠。
顾毓琇与梁实秋在清华学校上学时既是同班同学,还是室友,到了美国波士顿后仍然合租公寓一起住。
顾毓琇与闻一多从清华起就结下了珍贵的友情,在波士顿演出顾毓琇的话剧时,闻一多专程从纽约赶去,设计舞美。据闻一多的儿子回忆,抗战时,顾请闻一多到教育部任职,闻一多未就,就此曾引起了闻一多夫妇之间一次激烈的争吵。 在闻一多被杀害后,顾毓琇不顾高官身份,毅然参加老友追悼会,还发表纪念演讲。
顾毓琇与冰心同船赴美留学,后来介绍自己的同班同学吴文藻与冰心结为夫妻,顾毓琇留学闲暇时常与他们泛舟于学校附近的湖中。
顾毓琇与张大千的友谊始于顾毓琇促成张大千的敦煌之行,在之后的几十年里,两人成为知己,张大千经常在顾毓琇家中作画,以诗唱和,有一次顾访巴西,张大千还亲自为顾发大乌参,盛情款待。
顾毓琇是清华大学工学院的创始人之一,并担任过清华工学院院长,与同时期的另外三位院长冯友兰、叶企孙和陈岱孙也交往频繁,同为名垂青史的清华“四大院长”。他曾营救过被捕的冯友兰和叶企孙。
顾毓琇还是蒋介石的次子蒋纬国的老师,也是达赖的哥哥的老师。他亲自给原台湾副总统、国民党副主席李元簇发过文凭。
另外,顾毓琇还是香港第一任特首董建华的父亲董浩云的挚友。
-----------------------------------------------------------------------------------------------------------------------------------------------------------------
顾毓琇的兄弟中有五个获得过洋博士,是民国时期盛传的民间佳话。
顾毓琇学贯中西,文理兼通,其学术建树横跨科学、教育、文学、戏剧、音乐、佛学等,堪称奇迹,曾被台湾媒体称为中国历史上惟一在人文和科学领域取得世界公认的成就的大师。顾毓琇是世界上的电机权威和控制论的先驱,曾获国际电机与电子领域的“蓝姆”奖,并是世界诗人大会加冕的“桂冠诗人”。顾毓琇可能是他那一辈人中在世界学术舞台成就最高的一个(顾毓琇的同事杨武之的儿子杨振宁和经顾毓琇推荐进台湾中央研究院做院士的朱棣文获诺贝尔奖,都是后来的事儿了)。
江泽民主席曾这样评价顾毓琇:“顾老师博古通今,学贯中西,教书育人,师表天下。毕生孜孜好学,且心系祖国统一,献计献策,为众所敬仰。顾老师的崇高精神,将永远激励后人。
朱镕基总理对顾毓琇的评价是:“ 顾老师毕生治学严谨,文理兼通,为人师表,乃众之楷模,顾老师心系祖国和人民,拳拳之心,永昭后人。”
--------------------------------------------------------------------------------------------------------------------------------------------------------------------------
江泽民主席敬重的老师爱国的科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冰心夫妇的挚友和红娘
顾毓秀鲜为人知的故事
饶邦安
顾毓秀这个名字,对当今的中青年人来说,的确比较陌生,如果不是1997年江泽民主席访美时,特意到费城他的寓所去看望这位老师,许多人对他可能还一无所知。然而,这位既是科坛巨擎,又是文坛翘楚,且德艺双馨的中国奇才,在半个世纪之前,其声名已和冰心、梁实秋一样如雷贯耳……
集科学家、教育家、文学家于一身
顾毓秀老人1902年生于江苏无锡。1915年,被父亲送到清华学校,苦读8年后,于1923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学电机工程科,1925年获得学士学位;1926年2月,他发表的《四次方程通解法》一文受到学院的注意,同年获电机硕士学位;1928年,获得科学博士学位。顾毓秀是该校电机系获得博士学位的第一位中国学者。
1929年归国后,顾毓秀在国内从事电机工程教学与教育行政工作,20余年。他先后担任过我国当时许多著名大学的教授、系主任、工学院院长及校长。如曾任中央大学校长、中国政治大学校长、教育部次长等职,50年代到美国麻省理工大学任教授,后在美国定居。从1926年至1961年间,顾毓秀发表的学术论文达60篇之多。由于他对电机理论的突出贡献,他于1972年荣获兰母金奖。在1946年至1996年长达半个世纪的日子里,他年年当选为国际应用力学个人名誉理事。他是享誉中外的著名科学家。
「业精于理,学博于文」,这是顾毓秀的独特之处。他在电机专业上辛劳地付出了毕生的心血,而且还不懈地从事文学创作。他的博学于「文」不止是文学,而是大文化。早在「五四」运动时期,他就积极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在清华学校读书期间,他就爱好文学,创作活跃。1921年底,清华文学社成立,他即与闻一多,梁实秋、朱湘等成为该社成员。当清华剧社问世时,他是首任社长。他用「顾一樵」的笔名,写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以至后来他不但成为一个机电工程教授,而且还是文学家、诗人和戏剧家。
顾毓秀更是一位爱国者。1919年,他积极参加了著名「五四」爱国运动,率领清华同学上街游行示威;他曾为赈灾下乡调查灾情,访贫问苦。1931年,他以中央大学工学院院长的身份带学生到南京下关车站恭送十九路军到上海,参加松沪会战。1937年春,他与北京教育界的蒋梦麟、胡适和梅贻琦等12名知名人士发表声明,要求政府「用全国的力量维持国家领土及行政的完整」。1945年9月9日,抗日战争胜利,他有幸参加了在南京的受降典礼……
顾毓秀曾是江泽民主席在交通大学读书时的老师。1997年10月,江主席到美国访问时,特意到费城去看望了他。江主席还向随行人员介绍说,顾老不仅是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而且还是一位文学家。
冰心夫妇的挚友和「红娘」
冰心与顾毓秀的交往要追溯到70多年前。1923年,在清华学校读书的顾毓秀被保送公费到美国留学。那年同船到美国去的有冰心、吴文藻、梁实秋和许地山等人。从中国到美国,那时只能乘船去,路上大约要走一个月。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顾毓秀和爱好文学的冰心、梁实秋、许地山等同学们一起在船上办起了名为「海啸」的壁报。他们写诗、写小说、写白话文(当时正提倡写白话文),各自将自己创作的诗文发表出来。其中,他们这几个人搞得最起劲。从燕京大学赴美的冰心,表现出特有的文学才华,大家十分欣赏。学习社会学的吴文藻本对文学不感兴趣,但因与顾毓秀私交很好,也成了这几个人的好朋友。
到了美国,在波士顿附近,他们几个中国留学生们经常聚集在一起,讨论时事、研究文学、演文明戏。当时因为剧本很少,大家就让以笔头快著名的顾毓秀执笔写剧本。1925年,顾毓秀将我国的传统戏《琵琶记》改编成话剧剧本,由梁实秋翻译成英语,在波士顿公演受到欢迎。剧中梁实秋扮演蔡中郎、顾毓秀扮演宰相、冰心扮演宰相之女。多才多艺的闻一多,此时也在美留学,他是顾毓秀清华的老同学,为了演出成功,他帮忙将剧中的布景画出来。那宰相的蟒袍也是由他一笔一笔的画出来了。演出那一天,他还专程赶到波士顿,并亲手为冰心等演员化妆。
这次演出的是中国古代戏剧以其独特的形式和缠绵感人的情节在美国戏剧舞台上首次亮相,大显中国留学生的风姿,令美国观众大开眼界,也使他们这些文学挚友,更加深了了解。
尽管「胸襟之高超、感觉之敏锐、性情之细腻均非一般人可企及」的冰心,令不少爱好文学的男士敬重与爱慕,但她却和学习社会学的吴文藻结成了终身伴侣。而人们却不知,是顾毓秀为他们牵了红线。
吴文藻生于1901年,是江苏江阴人。早年就学于北京清华学堂,1923年赴美留学,先后在达特默思学院、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社会学和人类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24年回国,在燕京大学任讲师、教育社会学系主任、法学院院长等,后任云南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就是因为顾毓秀家在江苏无锡,而吴文藻家在江阴,无论是北上求学,还是转路去美国留学,吴文藻每次都要从无锡经过,因此经常要住在顾毓秀的家里。从十几岁起,他们就是很要好的朋友。又因为学习文学的冰心和爱好文学的顾毓秀经常在一起研究文学,探讨人生,也就使冰心和吴文藻有了更多的接触,并由此渐生爱情,终成眷属。他们夫妻两人和顾毓秀之间的情谊长达70多年,在中国文坛上确是一段佳话。
洋装穿在身,心是中国心
作为世纪老人,顾毓秀虽然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是在海外度过的,但诚如歌所云:「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顾毓秀早年求学美国,1950 年又赴美进修,后定居。但他一直没有加入美国籍。直到1973 年,国际理论及应用力学会议在莫斯科召开,非美籍不能办签证。作为科学家,他绝不能放弃这一重要的学术交流机会,于万般无奈之中他加入了美国籍。两个月后,应周恩来总理的邀请,他冒险试飞,由伦敦、香港辗转回到祖国内地,与阔别24年的亲友欢聚,重访北大、清华故旧。8月29日晚,周恩来总理亲切接见了他与夫人及其在京的亲属,「谈至深夜」。
从此,北京的大门向他打开,他十分珍惜这个机遇,力求为祖国多做些贡献。中美正式建交后,顾毓秀来京的次数越来越多,对祖国的爱越来越深。从那时起,至今他先后8次回到祖国。他来探亲、访友、讲学,为国家建设献计献策。此间,邓小平同志两次接见了他,也采纳了他对改革开放的一些好的意见和建议。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江泽民主席还恭请顾毓秀及其家人到中南海作客。当时江主席赠其「重教尊师新天地」一诗,顾毓秀遂和诗答谢。自此,江主席和顾毓秀之间每年都有书信来往。每到春节前,江主席都要给自己的老师送贺卡。2002年9月11日,顾毓秀去世,享年100岁。
-----------------------------------------------------------------------------------------
顾毓琇著作一览表
书 名
《芝兰与茉莉》
《张约翰》(6/17/1923在清华公演,由顾一樵编导)
《国手》(10/10/1924在波士顿公演,由顾一樵编导)
《瑟琶记》(3/28/1925在波士顿公演,由顾一樵编导)
《国殇》(9/5/1925在Syracuse公演,由顾一樵编导)
《孤鸿》(小说月报丛刊)
《四次方程解法》
《电机瞬变分析》(Transient Analysis of A. C. Machinery)
《荆轲》
《岳飞》(1940月在重庆公演。另有改编的京剧本,汉剧团在北碚公演)
《岳飞及其他》
《电机论文集》(中国电工学会)
《我的父亲》
《牧羊神》(中译本)
《西施》(文学研究会创作丛书)
《中国科学化问题》
《电工原理》(中译本)
《直流电机原理》(中译本)
《白娘娘》
《古城烽火》(9/9/1938在重庆公演。胜利后在上海公演)
《荆轲》(插曲乐谱,由陈尚能作曲,陈田鹤和声。)
《快乐颂》(中译词,乐谱由陈田鹤订谱,胜利后上海重印。)
《苏武》(11/18/1943在重庆公演)
《蕉舍吟草》
《中国的文艺复兴》
《中国经济的改造》
《战时教育的回忆》
《海滨集》(中译诗歌)
《唐宋长短句》
《Analysis and Control of Nonlinear Systems》
《Electric Energy Conversion》
《海外集》
《顾一樵全集》(十二册)
《Transient Circuit Analysis》
《Analysis and Control of Linear Systems》
《顾一樵歌集》
《松风集》
《唐宋歌谱廿五调》
《莲歌集》
《冈陵集》
《宋词歌谱四十五调》
《顾一樵歌十首(乐谱)》
《梁溪集》
《惠泉集》
《蕉舍词曲五百首》
《Collected Scientific Papers》(科学论文集,共1205页)
《锡山集》
《太湖集》
《蕉舍诗歌一千首》
《和清真词及其他》
《禅宗师承记》
《日本禅僧师承记》
《蕉舍旅游三百咏》
《History of Zen》(英文《禅史》)
《潮音集》
《长春集》
《One Family Two Worlds》(英文自传)
《和淮海词及其他》
《和渊明诗及其他》
《顾毓琇诗选》
《和唐诗三0三首》
《自订年谱》
《顾毓琇词选》
《和梦窗词及其他》
《顾毓琇戏剧选》
《齐眉集》
《Scientific Papers》(科学论文集)
《耄耋集》
《水木清华》
《蕉舍诗词》
《顾毓琇诗歌集》
《顾毓琇词曲集》
《行云流水》
《顾毓琇全集》(共十六册,获大陆“国家图书奖”)
《百龄自述》
《One Family Two Worlds》
《一个家庭,两个世界》(中文译本)
《顾毓琇诗词选》(汉英对照)
《梅贻琦年谱》
出版单位
商务印书馆(上海)
单行本(北平)
单行本
单行本
单行本
商务印书馆(上海)
MIT电子丛刊53
M.I.T.
单行本(南京)
单行本(南京)
新月书店(上海)
C.I.E.E.
单行本(北平)
商务印书馆(上海)
商务印书馆(上海)
单行本(北京)
商务印书馆(上海)
商务印书馆(上海)
商务印书馆(香港)
正中书局(重庆)
单行本(重庆)
单行本(重庆)
商务印书馆(重庆)
世界书局(上海)
中华书局(上海)
中国编译社(上海)
单行本(上海)
单行本(香港)
单行本(香港)
The Ronald Press, New York
The Ronald Press, New York
单行本(台北)
商务印书馆(台北)
D. Van Nostrand, Princeton, N. J.
International Textbook Co., Scranton, PA
商务印书馆(台北)
商务印书馆(台北)
商务印书馆(台北)
商务印书馆(台北)
商务印书馆(台北)
商务印书馆(台北)
“国研院”(台北)
商务印书馆(台北)
商务印书馆(台北)
华冈书局(台北)
台湾大学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台北)
商务印书馆(台北)
华冈书局(台北)
华冈书局(台北)
真善美出版社(台北)
真善美出版社(台北)
华冈书局(台北)
英杰出版社(台北)
华冈书局(台北)
华冈书局(台北)
英杰出版社(台北)
华冈书局(台北)
英杰出版社(台北)
学林出版社(上海)
英杰出版社(台北)
英杰出版社(台北)
黄河大学(郑州)
英杰出版社(台北)
商务印书馆(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上海)
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
辽宁教育出版社 (辽宁)
江苏文艺出版社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
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
自费印刷
出版年代
1923
1923
1924
1925
1925
1925
1926
1928
1932
1932
1932
1934
1933
1935
1936
1936
1936
1937
1938
1938
1940
1940
1944
1946
1948
1948
1948
1950
1950
1958
1959
1960
1961
1961
1962
1963
1964
1964
1966
1968
1968
1968
1970
1971
1972
1972
1972
1973
1973
1976
1976
1977
1977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6
1987
1989
1990
1991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2000
2000
2000
2001
2001
2002
-----------------------------------------------------------------------------------------------------------------------------------------------------
顾毓琇(1902~2002 )美籍华人教育家。字一樵。1902年12月24日生于江苏无锡。1915~1923年就读于清华大学。期间,与闻一多、梁实秋共创清华文学社。毕业后赴美,获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博士学位。1929年任浙江大学电机工程科主任,创办《电工杂志》。1931年任中央大学工学院院长,1932~1937年任清华大学工学院院长兼航空工程研究所和无线电研究所所长。1934年发起成立中国电机工程师学会。1935年以后历任国民政府教育部政务次长、国立音乐院院长、中央大学校长、上海教育局局长、政治大学校长,1945年创办上海戏剧专科学校(现上海戏剧学院)。1946年9月,当选为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会个人理事(连任至1992年)。1950年赴美,任麻省理工学院、宾州大学访问教授,1954年任宾州大学终身教授。曾任中国工程师学会副会长、中国电机工程师学会会长,先后当选为美国电机工程师学会、美国无线电工程师学会荣誉会员。国际电气与电子学会(IEEE)荣誉会员等。著有《非线性系统分析与控制》 、《电能变换》 、《瞬态电路分构》、《线性系统分析与控制》 、《顾一樵全集》 、《顾毓琇诗选》、《顾毓琇词选》、《顾毓琇戏剧选》等。
顾毓琇,字一樵,1902年生于江苏无锡。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后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深造,以四年半时间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 回国后,先后任浙江大学电机工程科教授兼主任、中央大学工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工学院院长,并创建清华大学电机系、无线电研究所和航空研究所,分别任主任和所长。
1938年后,以无党派人士身份参加国民政府,任战时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政务次长。曾任中央大学校长、国立政治大学校长、国立音乐学院(今中央音乐学院的前身)首任院长、上海市教育局局长、中国电机工程师学会会长、中国工程师学会副会长;曾创立上海戏剧专科学校(今上海戏剧学院的前身)。
1950年移居美国,先后任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荣休教授,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理论及应用力学委员会委员、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国际电机及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会士、英国电机工程师学会(IEE)会士、国际理论及应用力学组织(IUTAM)个人理事;曾获得IEEE兰姆金质奖章(Lamme Medal),“中国电机工程师学会”金质奖章,IEEE电路及系统学会(CASS)金禧奖章(Millennium Jubilee Medal)和IEEE千禧奖章(Millennium Medal);曾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名誉法学博士学位、台湾成功大学名誉博士学位、台湾国立清华大学荣誉工学博士学位;被聘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两岸五所交通大学等十几所院校的名誉教授。
顾一樵先生兼好文艺,早年为文学研究会会员,1924年以来,先后出版小说、戏剧、诗词、宗教、音乐著作八十余部,1961年台湾出版有《顾一樵全集》十二册,2000年大陆出版《顾毓琇全集》十六册。顾毓琇是世界诗人大会加冕的国际桂冠诗人,并曾获巴西人文学术院金质奖章(Pro Mundi Beneficio Medal)。
(顾毓琇全集:第1卷 散文、小说/ 顾毓琇著
顾毓琇全集:第2卷 戏剧/ 顾毓琇著
顾毓琇全集:第3卷 诗词/ 顾毓琇著
顾毓琇全集:第4卷 诗词/ 顾毓琇著
顾毓琇全集:第5卷 诗词/ 顾毓琇著
顾毓琇全集:第6卷 诗词/ 顾毓琇著
顾毓琇全集:第7卷 音乐/ 顾毓琇著
顾毓琇全集:第8卷 论著/ 顾毓琇著
顾毓琇全集:第9卷 佛学/ 顾毓琇著
顾毓琇全集:第10卷 佛学/ 顾毓琇著
顾毓琇全集:第11卷 自传/ 顾毓琇著
顾毓琇全集:第12卷 科学论文/ 顾毓琇著
顾毓琇全集:第13卷 科学论文/ 顾毓琇著
顾毓琇全集:第14卷 科学论文/ 顾毓琇著
顾毓琇全集:第15卷 科学论文/ 顾毓琇著
顾毓琇全集:第16卷 译著/ 顾毓琇著)
顾毓琇故居为顾毓琇祖上顾鸿逵于清朝嘉庆年间(1908)建造,是典型的江南民居。在这座故居中,诞生了顾毓琦(德国汉堡大学博士)、顾毓琇(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顾毓瑔(美国康乃尔大学博士)、顾毓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顾毓瑞(台湾文化大学博士)五兄弟。顾氏家族“一门五博士”,在无锡被传为佳话。
顾毓琇2002年9月9日逝世后,遵照顾毓琇的遗愿,其公子顾慰庆代表顾氏家族将故居捐献给了无锡市人民政府。鉴于顾毓琇在海内外的影响,无锡市政府决定修复保护顾毓琇故居,并将其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批示,同意将顾毓琇故居改建为顾毓琇纪念馆。顾毓琇纪念馆由其学生江泽民题写馆名,该馆是江苏省自周恩来纪念馆之后第二座被正式批准建立的名人纪念馆。
纪念馆地址:江苏省无锡市学前街三号 网址:www.guyuxi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