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懒予
明末清初围棋国手。
名嘉锡,字览予,(约1630-?)。浙江嘉兴梅里镇人,後来名声越来越大,因同音而被人讹传为懒予。周懒予的祖父周慕松,下得一手好棋,懒予五六岁时就喜欢看祖父下棋,并开始懂得攻守应变之法。几年後己精通棋艺,小有名气。郡国公卿中开始有人拿出银子请四方高手与周懒予会棋。懒予每次都得胜而归,所得银两孝敬父母,父母很为儿子自豪,从不阻拦他外出下棋。 懒予长大了,小说又迷住了他,他爱读小说,也不误下棋。和人对弈时,对手握子思考的时候,他埋头读书,等对方投子之後,他再抬起头来应棋投子,然後接著看书。所以一局完了,对方常汗流背,他仍从容自如。而且,看小说一点不影响他对棋局细致的观察,有时,一局刚过半,他就对人说你将输几路,待棋局终了,多半不差分毫。
这时,周懒予已和过百龄交上手,过百龄已进晚年,尚未遇对手。周懒予年轻力壮,棋锋锐利,他俩下棋时,观棋的人围得像墙一般厚实,虽然两人各有胜负,但周懒予显然已开始占有优势,这就是著名的“过周十局”。此後,周懒予在棋坛领先己成定局。
没过几年,山阴的唐九经邀请天下名手在武林两湖下棋。当时去了十多人,周懒予名声最大,其他棋手便商议著联合对付他。开赛後,十几位棋手车轮大战,轮流出场与周懒予较量,共下了十来天,结果还是周懒予获胜。当时两位後起之秀周东侯、汪汉年,初出茅庐,棋力强盛,大有雄视一世的气魄,但也被周懒予杀败。不过从棋谱看,每局胜负都在“几微毫发之间”,可见争夺还是十分激烈的。 周懒予承袭了前辈优秀棋手的良好棋德,棋艺虽高,但很谦虚。开始与过百龄对弈时,为了表示对前辈的尊敬,几次坚持不肯下对子。实际上,周懒予当时棋力已在过百龄之上,他这么做,许多人不解。有人问他:“你的棋艺是不是到顶峰了呢?”周懒予说:“现在的棋手虽不如我,但每次局後复盘,我都能看出许多不当的地方,离顶峰还远呢!”
周懒予出身贫寒,但并不珍惜金钱,他下棋得了不少钱,常在赌场上一下输光。最后,两袖清风,空手还乡。
关于他的结局,有不少传说。有人说他去了西疆,被一位国王留住,在那几结婚并有了孩子。又有人说他去大海中的一个岛国,在那里受到了热情款待。较为可信的还是徐星友在《兼山堂弈谱》中的记载:“(周)东侯言懒予(与姚吁儒)对局後,未旬日而下世。”其时大概在康熙初期。
周懒予的棋风特点是:变化多端,轻巧玲珑,处处争先。周员说:“究其(指周懒予)所以胜者,持先而不失也”。确实,处处争取主动权是他的最大特点,即所谓“宁输数子,不失一先”。徐星友在《兼山堂弈谱》中,还记载了周懒予在棋艺上的独创手段,他说:“过(百龄)周(懒予)倚盖起手,最为尽变。”从流传下来的过周遗局上看到的起手布局都是“倚盖定式”,著法紧峭,克服了前人创造的“镇神头”、“金井栏”等定式较松弛的缺陷。徐星友的书上还说:“应双飞燕两压,其著法始於懒予,最为醇正。”“双飞燕”著法沿用至今,它就是周懒予经常使用并使之流传开的。
周懒予的棋著有《围棋谱》一卷。此书原本亡佚,现传的是同治十二年苏州复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