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赐成
1.陕西省西安中学历史高级教师简历徐赐成,男,1971年10月生,陕西省商南县人,历史学学士,陕西省西安中学历史高级教师教师。

工作经历大学毕业后,先后在陕西商南、江苏扬州、广东珠海和顺德等地从事中学历史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现任教于百年名校陕西省西安中学,中学历史高级教师。
社会兼职中国教育学会中学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员
教育部高中新课程远程培训课程团队成员
中国教育学会尝试教学研究会会员
湖南教育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教材培训专家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编辑部特约研究员
江苏教育出版社《新高考》杂志特聘专家
《教师报》特约通讯员
《考试报》特约通讯员
《中学历史报》编委。
获得荣誉先后获得省、市级“教学能手”称号
科研成果《中国教育报》、《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历史教学》、《中学历史教学》、《中小学校长》、《陕西日报》、《教学与管理》、《广东教育》、《创新教育》等报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一百二十余篇
出版《课堂教学与创新教育》专著一部
主编参编高中教辅用书十余部
主持或参与省级以上教育科研课题四项。应邀在新疆、青海、山西、贵州、河南、陕西、云南等地作新课程教学教师培训、教师专业发展和高考复习等方面的讲座和公开课。
教学理念从教十余年来,坚持读书与思考结合、学习与实践交融、工作与研究并重的工作方法和态度,在教育教学、教学研究、教学管理等方面都有所获。 工作中,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实践,并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经历,初步形成了“立意有高度、视野有宽度、教学有厚度、讲解有效度”的课堂教学风格。在学生的眼里,徐老师是一个知识非常渊博的人,并且很善于将渊博的知识运用到历史教学中,使比较枯燥的历史课变得生动有趣,通俗易懂。同学们评价他的课“如同一杯浓郁的咖啡,越品越香”。
专家评价徐赐成老师坚持走以科研促教学之路,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中小学校长》主编孙恭恒教授给了徐老师这样的评价:“我发现徐赐成投来的文章能把道理说得十分清楚,十分有逻辑性,而且又是从实践出发,实实在在。我把徐赐成列为刊物的重点作者(我所主编的刊物的作者基本都是校长、政绩突出的教育局长和知名专家教授,像徐赐成这样的普通中学教师成为保持经常联系的重点作者可说是极其个别的例子),经常把刊物选题、组稿计划通报给他,而他写来的稿子确实都令我满意,几乎没有一篇文章是脱离实际的空说,也没有一篇文章只讲实践而没有体现重要理念、理论的。再后来,由稿件往来便成了交心知底的朋友。我发现他虽然不像我们编辑部编辑们拥有那样的高学历(我们编辑的学历都是重点大学的硕士、博士生),但对教育理论的领悟却往往更精细、更广泛、更开阔;他虽然不像我那众多的校长朋友那样整天浸淫在学校繁杂的事情中,但却对学校教育发生的方方面面问题往往看得更透彻、更实在,更合乎情理。于是我渐渐弄清了这个年轻人的个性,他是一个非常沉稳、坚韧的人,热爱工作、想做好工作而为此执著地学习、顽强地钻研理论、琢磨问题。他的教师功底不错,再加上年复一年的学中干,干中学,终于向理论家和实践家都越靠越近了,写的东西也越来越合于教育实际,越来越合于现代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徐赐成虽然不是我的学生,也不是我发过稿件最多的作者,但我却特别器重他。我器重他的原因不仅在于他做人做事的沉稳执著,而又在于他做学问,他的学品确实令人欣赏,在当今许多年轻学者急功近利的竞争中,他能不焦不躁地一点一滴地学习着、工作着、研究着、进步着,这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华商报相关报道:
“疾风知劲草,患难见真情”。只有在大的磨难面前,才能验证一个人的意志是否坚强、感情是否忠贞— 我爱我妻
在妻子指导下擀饺子皮
徐赐成说:我总是拼命奔跑才能赶上生活,但这个难关不知能否渡过
“赐成从事教育工作,穿着应该整洁。”如果可能,
苏芳总在徐赐成出门前用不锈钢杯盛上热水把西服熨平整些
看到妻子的笑脸,徐赐成笑了。他知道,爱妻给自己打的是“高分”
一边是患病的爱妻,一边是热爱的事业,
徐赐成觉得:工作可以重新努力,妻子不能失去
半个月前,记者在一个偶然的场合见到了徐赐成。有人介绍说:“这是宝鸡文理学院历史系95届毕业生,在商南县高级中学教历史,3年内发表了60多篇论文,出版了一本论文集。”
又过了几天,一位同行问记者:“你知道徐赐成的论文是在什么情况下写出来的吗?”同行一脸感叹地说:“他妻子得了重病,曾被医生‘判过死刑’,他一直是一边照料妻子,一边搞教学。”记者随后了解到,为治妻子的病,徐赐成已客居西安一年多了。最近,他准备给妻子换肾,正在与医院商量并想法筹钱。
2001年1月21日(农历腊月二十七),徐赐成的妻子苏芳在商南县医院病重昏迷,院方向家属下了病危通知书。徐赐成守着昏迷的妻子在医院过了一个愁云惨雾笼罩的春节,然后决定送妻子去省城。
苏芳被送进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经检查患的是尿毒症。治疗数月才控制住了病情,但出院后每隔三天就得做一次透析,徐赐成不得不向学校请了长假,陪着妻子在西安长期住了下来。难以负荷的医疗费用压得徐赐成喘不过气来,他想找一份工作挣点钱。在取得商南县高中的同意后,小徐应聘到一所中学教历史,一个月1800多元。可妻子每月的透析费就得2500元。
徐赐成一直未将真实情况告诉妻子。直到去年夏天,小徐给同学写信,因为急着去市场买菜,没顾上收拾好信纸就出了门。苏芳就这样无意中得知了自己的病情,她情绪一度低落,是丈夫细心呵护和亲友的关爱才使她恢复了生活的信心。她现在觉得自己该做的就是要尽量乐观,不要整天愁眉苦脸的,给奔波忙碌的丈夫增加无谓的负担。
有人说:“苏芳得这种病是不幸的,但她有个这么好的丈夫又是幸运的。”苏芳说自己和丈夫是高中同学,丈夫大学毕业回到商南后两人开始恋爱,1998年结婚。不久她就病倒了,而丈夫在困难面前却变得越来越坚强,学会了做所有的家务,对她体贴入微,每次做透析都要背着她上下六楼。“漂泊”西安的一年多以来,丈夫还趴在床头柜上写出了14篇论文,她都有点惊讶。苏芳笑着说:“事实证明我很有眼光。现在,我娘家人都很服赐成。”
华商报记者谢海涛薛振宇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