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日记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7-2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作者: (印)克里希那穆提著,张婕译

最后的日记

出 版 社:中国长安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8-1

页数: 189

开本: 16开

I S B N : 9787510700422

包装: 平装

定价:22.00

编辑推荐克里希那穆提卓而不群的空性,孕育出了无人可以取代的洞见。有幸能阅读他辞世前两年记录下来的这本《最后的日记》,我的心仍然被言词中流露出的对人性的深切期许所撼动。

——胡因梦

在克里希那穆提众多出版物中,本书是唯一一本在他独自一人时以录音的形式记录下的言论,也是他留给世界的最后话语。

不同于他以往作品的言词犀利,《最后的日记》以一种平和的语言,缓缓道出生活和生命的真理。在可能的情况下,他每天都迎着朝露或者伴着晚霞,去山上散步,近距离地观察大自然中的万物,与它们融为一体,体悟它们的生存哲学。在那个远离喧嚣世俗、熙攘人群和世间丑陋交易的山谷里,橘树含苞待放,花香弥漫。在每篇日记的起始,你都能看见他用优美的笔调,描绘着这个山谷的美妙。而后,在这些自然生灵的启发下,他会生发出自己的思考,带领你一起进入思想的领域,思索生命的真谛以及死亡的真义。

在书中,克里希那穆提还虚构了一位来访者。这位来访者带着沉重的疑问,神情忧伤,郁郁寡欢。他通常在早晨来访,与克里希那穆提一起喝茶聊天,共同探讨那些困扰他的问题。变化是明显的,他开始变得平和而沉稳,对于生死的思考也愈见豁然。

《最后的日记》并不是一本适合一气呵成地看完的书,而是一本适合信手拈来、随意翻阅的作品。无论是在心浮气躁还是宁心静气的时候,翻开这本带着大师体温的最后感悟,你都会在里面找到适合自己的片段。

全书文辞优美,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渗透力,读来让人温暖而有力量;

克里希那穆提作为20世纪全球知名的心灵导师,对于追求身心灵成长的群体有非常大的帮助;

在克里希那穆提众多出版物中,本书是唯一一本在他独自一人时以录音的形式记录下的言论,也是他留给世界的最后话语;

克里希那穆提的最后一部著作,对喜爱克里希那穆提的读者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

内容简介当人们凝望那片依然美丽多彩的落叶之时,也许可以深入了解并感悟到自己的死亡,不是在终结之时,而是在开始的时候。死亡并不是可怕的事情,无需逃避或拖延,而是如同日出日落一样平常的事情。死亡中蕴含着极度辽远的感觉。

——克里希那穆提

1983年,88岁的克里希那穆提,这位20世纪最著名的精神导师,来到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美丽的奥哈伊山谷,度过生命中最后的时光。在他的松木别墅里,每天清晨,他躺在床上,在不受任何打扰的情况下对着录音机进行口述。大师对世界最后的体察与省思,在此坦率而直接地表露无遗。

此时此刻,他对一切生命之间的真实关系有着超乎寻常的敏感与细微感受。从对个体生命的评说到对自然诗意盎然的冥想,再到对死亡淡定从容的沉思,他的话语犹如澄明的泉水涤荡敲击着世人的内心深处,让人们在自我的迷失中感到清澈的光亮。我们如此靠近他,就好像瞬间进入了他的意识一般,在精神探索的顶峰尽享其深邃与博大。

作者简介克里希那穆提(J.Krishnamurti 1895—1986):印度著名哲学家,20世纪最受推崇的心灵导师,是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新时代运动”(New Age Movement,又称“东西文化合流运动”)紧密相关的思想大师,在西方有非常大的影响。他主张真理纯属个人了悟,一定要用自己的思考来照亮自己。他经常教导学生:只有洞察这充斥着暴力和冲突的外部世界,才能真正懂得自己;只有脱离尘世的法则,才能不为世俗生活所累。他一生都在帮助人类从恐惧中彻底解脱,体会生活的真正乐趣。他的四十余本著作,全部由演讲和谈话集结而成,目前已被译成47种文字出版,在欧美、印度及澳洲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大陆已经翻译引进过他的多部作品。

目录前言

加利福尼亚 奥哈伊

1983年2月25日 星期五 与所有生命建立关系

1983年2月28日 星期一 无思无欲与清空思想

1983年3月10日 星期二 归属感是人类的天性

1983年3月11日 星期五 无时间概念的沉思

1983年3月11日 (续) 人类本应和谐共处

1983年3月15日 星期二 追溯自我对于死亡的意味

1983年3月16日 星期三 生的恐惧与死的真相

1983年3月17日 星期四 内在世界里的时间与空间

1983年3月18日 星期五 远离娱乐,回归朴素

1983年3月25日 星期五 天堂的本质并不在时间与思想之中

1983年3月31日 星期四 揭发战争的真相

1983年4月18日 星期一 超越记忆的延续性

1983年4月19日 星期二 心理世界的学习同样需要遵循时间定律

1983年4月20日 星期三 从观察、倾听到产生顿悟

1983年4月21日 星期四 出自欲望的行动是腐化的、扭曲的

1983年4月22日 星期五 沉思不需要衡量与比较

1983年4月23日 星期六 思想无法改变人类

1983年4月24日 星期日 敏感性和欲望的复苏及探究

1983年4月26日 星期二 博爱与杀戮一样真实

1983年5月4日 星期三 有序而和谐地生活

1983年5月6日 星期五 无观察者的观察

1983年5月9日 星期一 语言的理论束缚头脑

1983年5月12日 星期四 什么能够改变人类?

汉普郡 布洛克伍德公园

1983年5月30日 星期一 摆脱内心平庸的生活

加利福尼亚 奥哈伊

1984年3月27日 星期二 宗教与科学的关系

1984年3月28日 星期三 外在与内在就是我们生活的潮起与潮落

1984年3月30日 星期三 死亡的真意

译后记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