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托弗·潘德列茨基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7-2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克里斯托弗·潘德列茨基

克里斯托弗·潘德列茨基(波兰文:Krzysztof Penderecki,1933年11月23日-),又译彭德雷茨基,波兰当代古典音乐作曲家、指挥家。

生平潘德列茨基生于波兰东南部克拉科夫附近的德比卡,幼年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的惨痛场面给他留下了深刻的烙印。1958年从克拉科夫高等音乐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1973年至1978年又在美国耶鲁大学任教。20世纪90年代末以后,他经常到中国访问演出,并担任中国爱乐乐团首席客座指挥。他是20世纪先锋派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尤其是微分音乐。但是从70年代末期起,他转向了“保守”的、带有浪漫主义特征的风格。

音乐潘德列茨基作为先锋派作曲家,做过很多惊人的尝试。他经常要求乐手用非常规奏法在常规乐器上奏出新式音响。他的特色音响包括了微音划奏和密集音簇,但他从未因此而放弃音乐的旋律性和情感深度这些“传统”要素。例如在论及他1966年的作品路加受难曲时,潘德列茨基曾说道:“如何形容这部作品并不重要,说它是传统的,是先锋的,都不重要。对我来说它就是我的真情流露,这就足够了。”他从70年代末的第二交响曲“圣诞”开始,回归传统的趋势更为明显。甚至有人认为他是“新浪漫主义者”。潘德列茨基作品中的宗教意识十分浓重,情感亦相当强烈。不少电影曾借用其某些作品作为配乐,例如2007年的波兰电影《卡廷惨案》。重要作品为52件弦乐器而作的《广岛受难者的挽歌》(Threnody to the Victims of Hiroshima),作于1960年,此曲是潘德列茨基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也是他的成名作,属于相当激进的作品。

《路加受难曲》(St. Luke Passion),作于1962~1965年,这是潘德列茨基早年的一部重要的宗教音乐作品。

《波兰安魂曲》(Polish Requiem),作于1980~1984年,但潘德列茨基曾多次修订这部作品,包括教宗若望·保禄二世逝世之后的一次。

第二交响曲“圣诞”,作于1980年。

第七交响曲“耶路撒冷七道门”,有人声,作于1996年。

第二小提琴协奏曲“变形”,作于1992~1995年,为小提琴家安娜-苏菲·穆特而作。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