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起
杨起教授(1919.5- ),男,山东蓬菜人,中共党员,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博士生导师,著名的煤地质学家。
主要经历1943年毕业于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地质地理气象学系,
1946年北京大学理科研究所地质学部研究生毕业,
先后执教于北京大学、北京地质学院、武汉地质学院和中国地质大学,
1952年在北京地质学院负责创建中国第一个煤田地质专业,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煤炭学会荣誉理事、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荣誉副主任和中国煤岩学组组长。
科研成果他遵循国家经济建设需要与学科发展相结合的原则从事教学与科研,研究方向涉及煤岩学、煤系沉积环境、生物地层、煤变质作用,近期又致力于煤中有害物质及对环境的影响和煤层气地质的研究。他对"为什么华北晚古生代聚煤条件有利,形成的煤层又易于保存而东南各省在地史上多次出现聚煤期却是缺煤省份"的研究,有助于了解这些地区的煤资源分布和煤田预测。他与课题组一道提出以禹州为代表的化北太原组、山西组和石盒子群的沉积环境和聚煤模式指导了精查勘探工作,这一集体科研成果被生产部门作为科研结合生产的典型加以推广。他提出中国煤的多阶段变质演化、多热源叠加变质作用和区域岩浆热变变质作用解决了所谓的"我国煤变质程度偏高"的难题,预测的隐伏重要炼焦用煤基地已经钻探证实。
教学成果杨起教授于北京地质学院建院之始负责创建我国第一个煤田地质与勘探专业,与中青年教师一起培养出包括博士、硕士在内的近千名煤田地质专业人才,他们大多已成为教学、科研、生产方面的骨干,为煤田地质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代表论著1、主编《中国煤田地质学》上、下册(两主编之一),获1988年国家教委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特等奖、全国优秀科技国书奖、荣誉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2、领衔著《华北石炭、二叠纪煤变质特征与地质因素探讨》,获1988年地质矿产部科技成果二等奖;
3、主编的《河南禹县晚古生代煤系沉积环境与聚煤特征》,获1988年地质矿产部科技成果二等奖;
4、主编了《煤地质学进展》和《中国煤变质作用》,后者获地矿部1997年科技成果一等奖。
代表性成果1、 杨起、潘治贵、翁成敏、苏玉春、汪正平,《华北石炭二叠纪煤变质特征与地质因素探讨》,1988,北京:地质出版社(获1988年原地矿部科技成果二等奖);
2、 杨起主编(两主编之一),《中国煤田地质学》,上册,1979;下册,1980,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获:(1)1982年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2)原煤炭部1987年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3)1988年原国家教委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特等奖)
3、 杨起主编,《河南禹县晚古生代煤系沉积环境与聚煤特征》,1987,北京;地质出版社(获1988年原地矿部科技成果二等奖 );
4、 杨起主编,《煤地质学进展》,1987,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5、 杨起,中国煤变质研究,地球科学,VOL14,NO4,1989;
6、 Yang Qi,Ren Deyi,Pan Zhigui,The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on the Metamorphism of Chinese Coal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1982(2);
7、 杨起、潘治贵、翁成敏、苏玉春、汪正平,区域岩浆热变质作用及其对我国煤质的影响,现代地质,第1卷,第1期,1987;
8、 杨起、潘治贵、翁成敏、苏玉春、汪正平,华北晚古生代煤变质演化及煤质预测,现代地质,第3卷,第1期,1989;
9、 Yang Qi ,Li Baofang ,Li Zhen ,Fu Zeming ,Lei Shitai,The Depositional Models and Coal-forming Caracteristics of the Late Paleozoic Coal Measures in Yuxian,Henan ,"Compte Rendu du XIIC",vol.3,Madrid ,1985;
10、 杨起、李宝芳、李祯、徐嘉谟、王洪林,河南禹县煤田晚古生代煤系的沉积模式和聚煤特征,地球科学,1982,NO3
11、 Yang Qi,Pan Zhigui,Weng Chengmin ,Su Yuchun and Wang Zhengping,Metamorphic Evolution of Late Paleozoic Coal in North China with Prediction of Coal Properties. Onzieme Congres International de Stratigraphic et de Geologic du Carbonifire,Beijing,1987,Conpte Rendu,Tome 5.,Nanjing China ,1989;
12、 杨起,煤变质作用研究,现代地质,第6卷,第4期,1992;
13、 杨起,中国的煤炭资源,刊于周光召、朱光亚主编的《共同走向科学》--百名院士科技系列报告集(上),北京:新华出版社,1997;
14、 杨起,煤地质学的回顾与主要进展,《中国地质学科发展的回顾》--孙云铸教授百年诞辰纪念,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5;
15、 Yang Qi,Wu Chonglong ,Tang Dazhen ,Kang Xidong and Liu Dameng,Multistage Metamorphic Evolution and Superimposed Metamorphism through multithermo-sources in Chinese Coal,In:Geology of Fossil Fuels -Coal,edited by Yang Qi,Proceeding Volume 18 Part B of the 30th International Geological Congress. VSP,The Netherlands ,1997;
16、 杨起领衔编写,《煤田地质学》,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1962;
17、 杨起主编,《中国煤变质作用》,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6(获地矿部1997年度科技成果一等奖);
18、 Yang Qi, Coal Resources of China ,in: Bulletin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eienees ,1998,voe iz ,on.4
19、 Gang Qi,Editor of "Geoeogy of Fossie Fuees-Coae",Proceeding Voeume 18 Pant B of Both gnteinationat Geoeogjcae Congress,The Netheieands ,VSP,1997;
20、 杨起,中国煤地质学五十周年的回顾与进展,刊于《中国地质科学五十年》,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9
21、 杨起,中国煤的叠加变质作用,《地学前缘》1999,第6卷增刊;
22、 杨起,中国煤的多阶段变质演化与多热源叠加变质,朱光亚、周光召主编,中国科学技术文库,院士卷,1997,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690-2695;
23、 杨起、汤达祯,华北煤变质作用对煤含气量和渗透率的影响,地球科学25,2000,(3),273-276;
24、 杨起,汤达祯,对华北煤层气勘探选区的几点看法,国土资源科技发展,200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