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斯季诺夫

德米特里·费多罗维奇·乌斯季诺夫(Устинов Дмитрий Федорович)Dmitri Fedorovich Ustinov[1908.10.17萨马拉,今古比雪夫一1984.12.20莫斯科] 苏联党务和国务活动家,军事家,苏联元帅(1976.7.30),苏联英雄(1978.10.27),两次社会主义劳动英雄(1942,1961)。
技术上将1927年加入苏联共产党。毕业于马卡里耶夫市职业技术学校(1927)和列宁格勒军事机械学院(1934)。1927一1929年先后在高尔基州巴拉赫纳造纸联合工厂和伊万诺沃—沃兹涅先斯克市扎里亚季耶工厂当钳工。1934一1941年历任海军炮兵科学研究所工程师、工厂应用和试验室主任、副主任设计师、布尔什维克工厂厂长。1941一1946年任苏联武器装备人民委员。伟大卫国战争时期,在执行联共(布)中央和国防委员会的任务中,对该人民委员部所属企业领导有方,为发展枪炮生产和解决新式武器制造过程中的复杂科学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战争年代武器装备人民委员部所属企业生产了大批武器,并且成功地制造出一大批苏联陆海军所必需的各种新式的、更加完善的武器装备。 1946一1953年任苏联武器装备部部长。1953—1957年任苏联国防工业部部长。这一时期,他卓有成效地完成了苏共中央和苏联政府赋予的关于制造和生产现代化武装斗争工具、全力发展火箭技术的任务。鉴于帝国主义侵略者经常不断的军事威胁,这样做对于加强国防力量是极端必要的。1957—1963年任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1983—1965年任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主席。1965—1976年任苏共中央书记。他负责协调和指导各学术机构、设计局和工业企业的工作,以圆满完成党和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经济实力和国防威力的任务;并且积极参加研究和开发宇宙空间应用技术发展方而的组织工作。1976年4月起任国防部长。任此职后,全力以赴进行工作,为进一步加强苏联陆海军,提高苏联武装力量和各军、兵种的战斗力,加强陆海军全体指战员的政治、道德心理锻炼和提高技战备水平,做出了重大贡献。
军工元帅乌斯季诺夫被称为“有经济才干”的领导人。 他受过高等技术教育,长期主管军工生产,是一个“专家治国论者”。早在卫国战争前,他领导的莫斯 科布尔什维克兵工厂就颇负盛名。卫国战争期间,他 担任武器装备人民委员,积极领导了生产枪炮和研制新式武器的工作,为保证苏军战胜德国法西斯,取得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此, 获苏联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并获工程技术勤务上将军衔。战后,在担任国防工业部部长期间,忠实执行苏共关于“制造和生产现代化武器,全力发展火箭技术”的决定,致力于苏联军备力量的迅速发展。担任部长会议副主席和第一副主席兼国家计 划委员会主席时,在负责协调和指导科研机构、设 计局和工业企业的工作,进一步加强苏联经济和军 事实力,以及组织,领导研究和开发空间技术方面又取得显著成绩。1961年,因组织领导宇宙飞船发 射成功而第二次获苏联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1976年担任国防部长后,积极推行勃列日涅夫的扩 军备战和与美争霸的方针,强调以实力为后盾,夺 取对美国的全面优势。鉴于乌斯季诺夫对苏联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增长所作的“贡献”,苏联政府先后授予他10枚列宁勋章,以及多枚其它高级勋章和奖章。
国防部长乌斯季诺夫不仅是领导苏联军火工业的行家, 同时也积极从事政治活动,逐渐跻身于苏共领导集团的行列。他于1952年当选为苏共中央委员。1965 年起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书记。1976年成 为政治局委员。作为苏共领导集团的一员,他十分视党的绝对领导,曾利用各种场合发表了大量关于“加强党政工作”的讲话和文章。他强调“苏联 共产党对所有环节的领导作用”,要求“不断加强党的思想理论、政治教育和组织工作”。在党和军队的关系上,强调“党的领导是苏联武装力量战斗威力和所向无敌的主要和决定性的源泉”,要求“在一系列决定军事建设成就的诸重要条件和因素中首先要 突出军队中的党务政治工作”,提出“军队党的建设 的中心问题之一是进一步提高基层党组织的积极性 和战斗力”。乌本人也经常出席一些军区召开的党的积极分子大会,并发表讲话。
乌斯季诺夫不是职业军人,没有指挥实战的经验。但他一生与军事有紧密的联系,了解和熟悉苏联军队。据西方评论,他头脑清醒,智力敏锐,军事思想比较全面。1979年出版的《乌斯季诺夫言论 集》中很大篇幅是谈军事问题的。书中,他紧密联系军事科学的理论问题,对苏联军事学说的实质和形成进行了分析;对卫国战争的经验教训、苏联的 军事战略,党与军队、人与武器的关系,军队战斗准备的诸因素,当代条件下苏军建设的方向和特点,以及大家庭成员国“军事一体化”等重要理论和实 践问题也作了详尽的阐述。
在苏联卫国战争中,乌斯季诺夫未参加过实战, 但就任国防部长后曾指挥过两次大规模的军事演习。例如,1981年举行的“西部一81”演习,参演 人员达10余万人,是近15年来苏联举行的规模最大,演练项目最多的一次陆海军联合演习。
乌斯季诺夫积极活动于国际舞台,曾率军事代 表团访问蒙古、印度、捷克斯洛伐克、波兰、东德等国,经常会见各国军政要人。频频参加苏联各地 举行的重大节日庆祝活动,深入军区,视察部队的军政训练和战备情况等。
勃列日涅夫启用乌斯季诺夫这个“文官”担任国防部长,目的之一是给西方造成缓和假象,以麻痹和软化西方。乌斯季诺夫上任后,也曾大唱“缓和”,“反对军备竞赛”的高调,实际上是以此为幌子,掩饰苏联推行霸权主义的实质。在他就任国防部长以来,苏联军费连年上升。军火工业急剧膨胀。短短几年内,SS一20导弹,逆火式轰炸机、航 空母舰、巨型核潜艇等新式武器已投入使用。除此,还同美国进行了耗资巨大的核武器和空间竞赛。对外军事扩张也日益加剧。随着苏联军援,大量军事人员不断涌入第三世界国家,攫取海军基地。甚至不顾世界人民的强烈谴责,直接出兵占领主权国 家。据说,在侵阿事件中,乌斯季诺夫就是主张出 兵干涉的,并且是这次军事行动的最高领导小组成员之一。
为加强对东欧国家的控制,他卖力地兜售“军 事一体化”理论,鼓吹大家庭成员国“一定要有紧 密的军事联盟和经济联盟”,否定东欧各国军队的独立性。在1980年8月爆发的波兰事件中,乌斯季诺夫积极配合苏联最高当局对波兰的干涉,在军事上向波兰领导人大施压力。在波兰边境集结重兵,频繁组织华约军队的联合演习。1981年9月还亲自 指挥了在靠近波兰边境地区举行的大规模军事演习。
政坛老手乌斯季诺夫早年得到斯大林的信任,在卫国战 争的艰苦岁月,委以负责生产武器装备的重任。赫鲁晓夫时期也倍受重用,被提为部长会议副主席。勃列日涅夫与他本无很深的历史渊源。因赏识他的才干,很早就开始拉拢、利用他。而乌斯季诺夫凭其敏锐的政治嗅觉也积极投靠勃列日涅夫。据说,乌曾参加了1963年勃列日涅夫策划的倒赫活动。勃列日涅夫上台后,视乌为亲信,将其拉入政治局和书记处。从此,他就更积极地追随和支持勃列日涅夫路线,并利用一切场合,不失时机地吹捧勃列日涅夫个人的功绩。早在1967年,罗季翁·雅科夫列维奇·马利诺夫斯基死后,勃列日涅夫就企图让乌斯季诺夫出任国防部长,因遭到军方的反对未逞。1976年,前国防部长安德列·安东诺维奇·格列奇科死后,勃列日涅夫立即委任乌斯季诺夫为国防部长,破格把他从上将提为苏联元帅。1982年,勃列日涅夫去世,乌斯季诺夫又积极支持安德罗波夫。
苏共十一月中央全会刚结束,他和他领导的军事系 统就迅速地宣传和大力贯彻会议决议,明确宣布支持安德罗波夫的内外政策,多次高调门地称颂安德罗波夫和引用安的讲话。如去年12月6日他在莫斯 科军区召开的积极分子会议上称安是“列宁主义的政治家,具有领导党和国家的丰富经验”,今年3月在给摩尔曼斯克市的授勋大会上称安的讲话是“战斗纲领”,“不仅为苏联劳动者所接受,也进一步提高了苏联的国际威望”。5月9日在《真理报》上撰 文,5次提到安德罗波夫的名字,进行吹捧。目前,乌斯季诺夫已成为安德罗波夫核心领导圈里的人物,表现得异常活跃。据不完全统计,短短半年来, 已对东欧各国出访3次,发表长篇文章和公开讲话4次。他代表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向高级将领授勋(乌不是主席团成员),代表苏共中央向英雄城市授勋。视察部队时破例地转达安德罗波夫的问候。从1942 一1982年的40年来,苏联的最高领导人几经更迭,而乌斯季诺夫不仅未受冲击,而且步步高升。由此 可以看出他老谋深算、处事圆滑,善于在变幻莫测 的政治风云中顺应潮流的本领。
乌斯季诺夫是苏联握有实权的人物。他所领导 的苏联武装力量是安德罗波夫政权的主要支柱。因此,他在苏联权力角逐的舞台上将继续起重要作用。乌斯季诺夫在苏联国内外的行动和言论将是世界各 国政界普遍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