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范文正公帖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7-2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原文范文正公书,落笔痛快沉着,极近晋、宋人书。往时苏才翁书法妙天下,不肯一世,人惟称文正公书与《乐毅论》同法。余少时得此评,初不谓然,以谓才翁傲睨万物,众人皆侧目,无王法,必见杀也,而文正待之甚厚,爱其才而忘其短也,故才翁评书少曲董狐之笔耳。老年观此书,乃知用笔实处,是其最工。大概文正妙于世故,想其钩指回腕,皆优入古人法度中。今士大夫喜书,当不但学其书法,观其所以教戒故旧亲戚皆天下长者之言也。深爱其书,则深味其义,推而涉世不为吉人志士,吾不信也。

译文范文正公的书法,落笔痛快沉着,非常接近晋人、宋人的书法。过去苏舜元的书法以奇妙名闻天下,不肯称赞同一时代的人,他只称道文正公的书法可与《乐毅论》相提并论。我年轻时知道这个评价时,起先不认为这样,以为苏舜元瞧不起世间万物,大家都对他怒目而视,认为他没有规矩,日后必定会被杀。但是文正公对他很好,喜爱他的才能而忘掉了他的缺点。所以才翁在评书法时就稍微加了主观性的的言辞。我老年时看范文正公的书法,才知道他用笔在实处,是他最擅长的。大概文正公对处世的经验很精通,设想他运用笔法,都能很好地融入古人的法度之中。现在士大夫们喜爱书法,应当不只是学习他的笔法,还要看他用来教育、劝诫他朋友、亲戚的这些天下长者的言语。深爱他的书法,就要深深地体味其中的含义,推而广之,涉及世事中去,我不相信这样的人不能成为一个善人和志士。

注释1.跋(写在文章或书后的,多为评论)

2.书(书法)

3.肯(肯定)

4.谓(认为)

5.以(认为)

6.傲睨(看不起)

7.少(稍微)

8.曲(改变)

9.工(擅长)

10.优入(很好地融入)

11.法度(通常做法)

12.涉世(涉及世事)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