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英

一、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所长祖籍湖北房县,1956年10月生于湖北武汉。1984年12月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毕业,1993年破格晋升教授。曾任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现任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兼任武昌辛亥革命研究中心理事及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曾赴日本东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从事访问研究,担任台湾政治大学历史系客座教授。主要从事辛亥革命史、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史、中国商会史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已出版专著8部,主要代表作有《辛亥革命时期新式商人社团研究》《中国早期资产阶级概论》《晚清经济政策与改革措施》《转型时期的社会与国家——以近代中国商会为主体的历史透视》等。1992年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研究类一等奖,1993年被评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8年获教育部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2002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湖北省首届省级社会科学优秀青年人才奖。
专著目录:
1.《辛亥革命时期新式商人社团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2.《中国早期资产阶级概论》,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3.《传统与近代的二重变奏--晚清苏州商会个案研究》(与马敏合作),巴蜀书社1993年版
4.《晚清经济政策与改革措施》,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5.《商业革命中的文化变迁--近代上海商人与海派文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6.《转型时期的社会与国家--以近代中国商会为主体的历史透视》, 华中 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7.《近代中国经济政策演变史稿》(与石柏林合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主要论文:
1.《清末商会"官督商办"的性质与特点》,《历史研究》1987年第3期
2.《清末苏州商会的历史特点》,《历史研究》1990年第1期
3.《论辛亥革命前的农会》,《历史研究》1991年第5期
4.《论清末的经济法规》,《历史研究》1993年第5期
5.《近世中国商人发展历程的新探索),《历史研究》1994年第6期
6.《关于晚清市民社会研究的思考》,《历史研究》1996年第1期
7.《深入探讨抵制美货运动的新思路》,《历史研究》1998年第1期
8.《梁启超民元临时工商会议演讲词平议》,《历史研究》1998年第六期
9.《辛亥革命时期的苏州商团》,《近代史研究》1986年第5期
10.《辛亥革命时期的孙中山与资产阶级》,《近代史研究》1987年第3期
11.《论晚清的"昭信股票"》,《近代史研究》1993年第6期
12.《论晚清的商务局、农工商局》,《近代史研究》1994年第4期
13.《票商兴衰史的新探索》,《近代史研究》1995年第1期
14.《清末新政与清朝统治的灭亡》,《近代史研究》1995年第2期
15.《张謇何时辞去农商总长职务》,《近代史研究》1996年第4期
16.《晚清史研究的新趋向》,《近代史研究》1997年第1期
17.《张謇与民初的商会法之争》,《近代史研究》1998年第1期
18.《论民元临时工商会议》,《近代史研究》1998年第3期
19.《戊戌至辛亥地方自治的发展》,《近代史研究》1999年第4期
20.《晚清苏州商会与行会的区别及其联系),《中国经济史研究》1988年第3期
21.《晚清新式商人社团的兴起及其影响》,《中国经济史研究》1989年第1期
22. 《清政府推行新经济政策的缺陷及其产生原因》,《中国经济史研究》1999年第1期
23.《试论近代市民社会产生的模式》,《开放时代》1998年第3期
24.《市民社会的作用及其与中国早期现代化的成败》,《天津社会科学》1998年第2期
25.《在开拓创新中发展--近20年来中国近代史新领域、新课题研究述评》,《史学月刊》1998年第6期
26.《清末"新政"与社会动员》,《开放时代》1999年第4 期
27.《论清末民初社会对国家的回应与制衡》,《开放时代》1999年第2期
28.《晚清商人的群体意识与时代使命感》,台湾《历史》1999年第11期
29.《近代中国商业发展与消费习俗变迁》, 《江苏社会科学》 2000年第1期
近期成果
著作:
《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56.8万字,主编并撰写第三章、第七章(共计12万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2001年10月出版。
论文:
1、《重评五四运动期间上海总商会"佳电"风波》,1.3万字,《历史研究》2001年第4期;
2、《近代上海商业的兴盛与海派文化的形成及发展》,1.5万字,《三峡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3、《辛亥革命与商界的发展变化及其影响》,1.4万字,《江汉论坛》2001年第10期;
4、《论民初孙中山发展实业的思想及活动》,1.4万字,《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第5期;
5、《近代中国商人与社会变革》,1.5万字,《天津社会科学》2001年第5期;
专著目录:
1.《辛亥革命时期新式商人社团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2.《中国早期资产阶级概论》,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3.《传统与近代的二重变奏--晚清苏州商会个案研究》(与马敏合作),巴蜀书社1993年版
4.《晚清经济政策与改革措施》,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5.《商业革命中的文化变迁--近代上海商人与海派文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6.《转型时期的社会与国家--以近代中国商会为主体的历史透视》, 华中 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7.《近代中国经济政策演变史稿》(与石柏林合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主要论文:
1.《清末商会"官督商办"的性质与特点》,《历史研究》1987年第3期
2.《清末苏州商会的历史特点》,《历史研究》1990年第1期
3.《论辛亥革命前的农会》,《历史研究》1991年第5期
4.《论清末的经济法规》,《历史研究》1993年第5期
5.《近世中国商人发展历程的新探索),《历史研究》1994年第6期
6.《关于晚清市民社会研究的思考》,《历史研究》1996年第1期
7.《深入探讨抵制美货运动的新思路》,《历史研究》1998年第1期
8.《梁启超民元临时工商会议演讲词平议》,《历史研究》1998年第六期
9.《辛亥革命时期的苏州商团》,《近代史研究》1986年第5期
10.《辛亥革命时期的孙中山与资产阶级》,《近代史研究》1987年第3期
11.《论晚清的"昭信股票"》,《近代史研究》1993年第6期
12.《论晚清的商务局、农工商局》,《近代史研究》1994年第4期
13.《票商兴衰史的新探索》,《近代史研究》1995年第1期
14.《清末新政与清朝统治的灭亡》,《近代史研究》1995年第2期
15.《张謇何时辞去农商总长职务》,《近代史研究》1996年第4期
16.《晚清史研究的新趋向》,《近代史研究》1997年第1期
17.《张謇与民初的商会法之争》,《近代史研究》1998年第1期
18.《论民元临时工商会议》,《近代史研究》1998年第3期
19.《戊戌至辛亥地方自治的发展》,《近代史研究》1999年第4期
20.《晚清苏州商会与行会的区别及其联系),《中国经济史研究》1988年第3期
21.《晚清新式商人社团的兴起及其影响》,《中国经济史研究》1989年第1期
22. 《清政府推行新经济政策的缺陷及其产生原因》,《中国经济史研究》1999年第1期
23.《试论近代市民社会产生的模式》,《开放时代》1998年第3期
24.《市民社会的作用及其与中国早期现代化的成败》,《天津社会科学》1998年第2期
25.《在开拓创新中发展--近20年来中国近代史新领域、新课题研究述评》,《史学月刊》1998年第6期
26.《清末"新政"与社会动员》,《开放时代》1999年第4 期
27.《论清末民初社会对国家的回应与制衡》,《开放时代》1999年第2期
28.《晚清商人的群体意识与时代使命感》,台湾《历史》1999年第11期
29.《近代中国商业发展与消费习俗变迁》, 《江苏社会科学》 2000年第1期
近期成果
著作:
《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56.8万字,主编并撰写第三章、第七章(共计12万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2001年10月出版。
论文:
1、《重评五四运动期间上海总商会"佳电"风波》,1.3万字,《历史研究》2001年第4期;
2、《近代上海商业的兴盛与海派文化的形成及发展》,1.5万字,《三峡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3、《辛亥革命与商界的发展变化及其影响》,1.4万字,《江汉论坛》2001年第10期;
4、《论民初孙中山发展实业的思想及活动》,1.4万字,《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第5期;
5、《近代中国商人与社会变革》,1.5万字,《天津社会科学》2001年第5期;
6、《清政府与辛亥革命前的地方自治运动》,1.6万字,《近代中国》(台湾)2001年10月第145期;
7、《中国商会走向国际舞台的新步幅--中国商会加入国际商会的历程及影响》,2.5万字,《近代史学刊》2001年12月第1辑;
8、《近代中国商团研究述评》,1.5万字,《近代史学刊》2001年12月第1辑。
6、《清政府与辛亥革命前的地方自治运动》,1.6万字,《近代中国》(台湾)2001年10月第145期;
7、《中国商会走向国际舞台的新步幅--中国商会加入国际商会的历程及影响》,2.5万字,《近代史学刊》2001年12月第1辑;
8、《近代中国商团研究述评》,1.5万字,《近代史学刊》2001年12月第1辑。
二、历史人物[清]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作朱瑛。初名滦,号宣初,自号韵华馆道士,嘉庆、道光(一七九六―一八五o)时大兴(今属北京市)人。珪侄孙。以户部郎中改官山东知府。精于六书,出其余艺得顾恺之、吴道子笔妙。山水、人物、花草、鸟兽、虫鱼,泼墨濡毫,出人意表,运用自然,造于精微。宴游憩醉后,乞书者纷至沓来,一一应之无倦色。或笔墨不具,以烟煤随手写之,每饶别趣。《朱氏谱传》、《墨林今话》
三、历史人物[清]字逊甫,江苏金匮(今无锡)诸生。善画花卉,笔意秀丽。《清朝书画家笔录》
四、历史人物[清]字伟人,号泉山,浙江富阳诸生。富收藏,精鉴别,年三十余,肆力于画。初师文、分作青绿界画,晚年独辟门径,劲秀莽苍。花鸟亦秀绝。每署款曰十二峰,不识姓氏。著草虫吟。《清画家诗史》
五、历史人物(一八八九?―一九五七)字蘅青,浙江平湖人。著名琵琶专家,能诗,亦工书法,秀逸可喜。卒年近七十。《姜丹书稿》
六、琵琶演奏员(1889-1954)字荇青,号杏卿,平湖城关人。受教于琵琶名家李芳园,勤奋好学,技艺益精,曾赴美、日两国演奏。民国16年(1927)起,先后应聘在国立上海音乐院、湖北师范学校艺术系任国乐教授,执教十余年。对音乐理论、乐曲创作和琵琶演奏颇有研究。抗战期间,创作了不少激发爱国热情的琵琶乐曲,如《哀水灾》、《难忘曲》、《淞沪血战》等。抗战胜利后,返故里,执教于平湖县中。1953年,中央民族音乐研究所聘他为特约琵琶演奏员。1954年,因喘病剧发,病逝故里。
七、医生
男,1931年2月生,江苏省通州市人。江苏省通州市卫生局原副局长、副主任医师。1952年毕业于江苏省苏北卫生学校,曾任通州市卫生学校教师,通州市人民医院、通州市中医院党支部副书记,通州市卫生局副局长兼中华医学会通州市分会会长,通州市卫生协会常务副会长等职。现已退休。个人辞条被选入1998年9月由《中国人口出版社》出版的《现代名医大典》一书。主要专业特长是: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管理。个人格言是:《只要真诚想着农民,才能为农民的医疗卫生事业探索新的道路。1982年以来先后在全国、省(市)有关刊物上发表过10多篇论文,例如,刊登在1990年《中国卫生事业管理》杂志第12期的《合作医疗模式选择与经费使用》和1992年《中国农村医学》杂志第5期的《培训乡村医生的困扰及对策》等,以上两篇文章,近年来已被10多家书刊转载录用,现在已将个人论文汇编成册,题为《浅谈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管理与改革》,(1998年内部发行)。《培训乡村医生的困扰及对策》一文还在《全国首届乡村医生教育研讨会》上作书面交流。还于1999年9月12日在泰国召开的《第四届世界中西医结合学术论坛大会》上荣获《华人医家卓越成就奖》,并奖在马来西亚召开的《第二届世界中西医药学术论坛年会》上荣获《国际名医成果贡献奖》。1981年以来曾多次参加江苏省有关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管理方面的学术交流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