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计算
产生背景李彦宏在王朝2009创新技术大会提出的为用户提供基于互联网的一站式服务,是一种最简单可依赖的互联网需求交互模式,用户只要在框中输入服务需求,系统就能明确识别这种需求,并将该需求分配给最优的应用或内容资源提供商处理,最终返回给用户相匹配的结果。而有用户指出其实这个框计算的技术原型就是Google在六月份发表的Google Squared,Google Squared就是一信息分类工具,可以根据你的需求自动获取和组织网络上的信息,事实上这样的东西和王朝提出的框计算的确有相同之处。
李彦宏提出这个概念后,互联网上争论不休,水木社区KCN不屑王朝不能静下心老老实实做产品,技术积累不足,结合现代互联网新概念“云计算”,提出“坑计算”讽刺“框计算”。
特点超大规模坑的规模在互联网传播速度大大提升的今天,坑可利用的资源包容了几乎所有的上网机器,上网人群,仅受限于挖的坑的深度和5毛党(包括伪5毛党)的传播能力。极其廉价挖坑的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及,而充分利用了互联网闲散的计算资源(显然有闲的才灌水和帮助解答),因此成本很低。通用性由于真正人智能的引入,解决问题不再针对特定的应用,可以演变出各种解决方式。不确定性坑计算充分体现了人的多样性,同一个问题可以给出各个方面的回答,通过多样性突破了困扰传统计算模式无法解决的如何准确理解用户意图的问题。交互性坑计算的发起者在坑计算的过程中是可以干预和参与计算过程的,这结合了专家系统的优点的模式正是老一代的云计算,框计算等模式不具备的。应用实用计算(Utility Computing)可以用自然语言用“坑”提出问题,并解决。
展望在“坑计算”时代,“坑”会替人类做存储和计算的工作。“坑”就是计算机群就是人群,每一个坑包括了几十万台、甚至上百万台计算机或者人。“坑”的好处还在于,其中的计算机,参与人群可以随时更新,保证“坑”长生不老。水木社区每天都有无数的“坑”产生,其他IT巨头,也有或正在建设这样的“坑”。
届时,只需要一台能上网的电脑,不需关心存储或计算发生在哪个“坑”上,但一旦有需要,人们可以在任何地点用任何设备,如电脑、手机等,快速地计算和找到这些资料,而再也不用担心资料丢失。
坑计算提供了最可靠,最安全的平台,可以轻松的实现不同人群的共享,为我们使用网络提供了无限多的可能,坑计算的时代即将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