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汉口总主教区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7-2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天主教汉口总主教区是罗马天主教在中国湖北省设立的一个常法教区。

天主教汉口总主教区
明位笃主教

汉口原属于湖北省汉阳县,1659年,教廷在越南设立安南-东京代牧区,汉口亦属之。1696年,归属于湖广代牧区;1856年,归属湖北代牧区。

随着《中法天津条约》,《中法北京条约》的签订,1862年,湖北代牧区主教的意大利人明位笃(Eustachius Zanoli)即将主教公署、座堂由湖北应城迁移至武昌,传教活动转为公开;作为清朝对外开放的内河口岸之一,汉口经济的迅速发展也为天主教的发展提供了助力。1861年,英国首先建立汉口英租界,1866年,明位笃由英租界工部局购进土地5080平方米,将沼泽填平,1874年委托意大利方济会会士余作宾设计并建立教堂,1876年完工,即上海路圣若瑟堂;1880年,明位笃又建立了汉口天主堂医院(今武汉市第2医院),继任的江成德主教(Epiphanius Carlassare)又设立了柏泉方济各会会院和扩大了汉口天主堂医院。

19世纪末,汉口的经济的迅速发展,天主教发展重心逐步由武昌转移到汉口,1899年,汉口脱离汉阳县,成为独立的行政区划,1912年,汉口建县(夏口县),在此期间,天主教法汉中学(1898年),圣若瑟女子中学(今武汉市第19中学),天主教上智中学(今武汉市第6中学),梅神父纪念医院(今武汉市传染病医院)相继建立,1910年,法租界车站路又建立了圣母无染原罪堂。

天主教汉口总主教区
被美军炸死的希贤主教

1923年12月,为了贯彻教宗本笃十五世(POPE Benedict XV)“夫至大”通谕关于教会本地化的训导,教廷驻华全权代表刚恒毅总主教在汉口主持“全国天主教会议筹备会议”期间,将原天主教鄂东代牧区分割为四部分,建立汉口代牧区,管辖汉口、黄陂、孝感、应城、云梦、安陆、应山、礼山、随县、汉川(北)及黄州府各县教务,主教府设在汉口上海路天主堂,原鄂东代牧区主教田瑞玉(Gratianus Gennaro)改任汉口代牧区主教。

1923年12月,田瑞玉病逝。1925年7月,教廷任命西安代牧区主教希贤(Eugenio Massi)兼任汉口代牧区宗座署理,1927年1月26日正式接任汉口代牧区主教,希贤在任期间,设立了两湖总修院,1929年汉口代牧区划出黄梅、罗田、麻城、黄安、新洲等鄂东9县成立圻州代牧区。1936年又划出随县、安陆、应山3县成立随州监牧区。

抗日战争爆发,1938年10月,武汉沦陷,汉口中国训蒙修女院与之管理的天主教圣加纳中学被迫关闭,不久被日军强征为军属宿舍;1943年,日军又强占了梅神父纪念医院,改为伤兵医院;从1944年7月开始,美军频繁轰炸汉口,汉口多处天主教教堂均受到不同程度破坏;12月10日,美军空袭汉口,炸毁上海路总堂钟楼,将正在钟楼内的希贤主教和一名神父炸死。

天主教汉口总主教区
罗锦章总主教

1946年4月11日,教宗比约十二世(POPE Pius xii)通令建立中国圣统,汉口代牧区升格为天主教汉口总主教区,管理天主教湖北教省,下辖武昌,汉阳,老河口,蕲州,宜昌,施南等6个教区,沙市,随州,襄阳(1951年升格教区),蒲圻(1951年升格为教区)等4个宗座监牧区,意大利方济会士罗锦章( Maurizio Rosà)为汉口教区第一任正权主教。截至1948年的统计,汉口总主教区有圣堂94座,神职74位(外籍48位,国籍26位);修女183位(外籍94位,国籍89位),教友35072人。

随着中国大陆的政权更迭,国际国内的复杂形势,政府和教会在关于意识形态,管理等诸多方面严重的分歧,使天主教在中国的情况变的十分微妙;1952年10月2日,罗锦章总主教被以“违反政府法令”驱逐出境;不久,国内相继发生取缔天主教组织“圣母军”的活动,1954年1月17日,武汉市公安局查封武昌教区花园山总堂,以”美国战略特务”的罪名逮捕了武昌教区代主教史宪章,汉口教区代主教杨少怀,"圣母军“领导人陈良佑等;不久,受上海龚品梅事件的影响,又逮捕了汉口教区辅理主教刘和德,汉口教区柏泉小修院院长郑学文等人,后来被定性为“刘和德反革命集团”(武汉市第一届政协会议。1955年9月,注:当时政协代行人大职权)。

天主教汉口总主教区

1958年4月13日,汉口总堂主任司铎董光清被祝圣为汉口教区主教,但未获教廷承认。“文化大革命”期间,教务中断,上海路天主堂被改作杂技剧院,1982年恢复。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