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堂春·落红铺径水平池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7-28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概况【作品名称】画堂春·落红铺径水平池

【创作年代】北宋

【作者姓名】秦观

【作品体裁】词

原文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阑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释弄晴:展现晴天。

霏霏:雨雪密也。《诗·小雅·采薇》有“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亦状云气之盛。《楚辞·九叹·远逝》有“云霏霏而陨集”。

捻:音拿免反。以指搓转。[1]

译文落红铺径水平池,展现晴天雨雪密也。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天没有办法归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手指搓转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这个恨谁又能知道?

词牌【画堂春】

最初见《淮海居士长短句》。四十七字,前片四平韵,后片三平韵。《山谷琴趣外篇》于两结句各添一字。

格律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平中仄平平(韵)。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仄平平(韵)。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韵)。

柳外画楼独上,凭阑手捻花枝。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仄平平(韵)。

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2]

赏析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秦观应礼部试,落第罢归。赋《画堂春》。这首词就是写他落第后的不快心情。应是一首伤春之作。

词的上片写春归景物。先写飘零凋落的花瓣已经铺满了园间小路,池水上涨已与岸齐平了,时间分明已进入残节令了,天气乍晴乍雨,晴郎的天空,突然会下起小雨,说晴不晴,说阴不阴,小雨似在逗弄晴天一样。观看杏园已失去了“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动人景色,它像一个青春逝去的女子,容颜显得憔悴而没有光泽了。再听枝头杜鹃鸟儿,传来声声“不如归去”,泣血啼唤,多么令人伤感。杜牧诗有:“莫怪杏园憔悴去,满城多少插花人”,这句可能化用小杜诗意。片末,总括一句“无奈春归”,其无可奈何之情,已在上述描写中得到充分表现。

词的下片,侧重写人。写她独自一人登上冒出柳树枝头的画楼,斜倚栏杆,手捻花枝。这句似由冯延巳:“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词意化来。她信手捻着花枝儿,一会儿又放下花枝,默默无语上视天空,弄晴的小雨也不下了,只见远处一道残阳从云缝露出来,把霞辉洒在她满是愁容的脸上。她心中的“恨”有谁能理解呢?诚然,词人没有写她“恨”什么。但从词人给我们描绘的这幅春归图里,分明看见她面对春归景色,正在慨叹春光速人易老,感伤人生离多聚少,青春白白流逝。全词蕴藉含蓄,寄情悠远。真是义蕴言中,韵流弦外,具有言尽而意无穷的余味。[3]

作者

画堂春·落红铺径水平池
秦观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词人。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官至秘书省正,国史院编修官。后为王安石的新党排挤,宋绍圣初年,秦观被贬为杭州通判,再贬监处州(浙江丽水)酒税,又远徙郴州(湖南郴县),编管横州,又徙雷州。宋徽宗元符三年(1100年)放还,卒于藤州(今广西藤县)。

他的词多写男女爱情和身世感伤,风格轻婉秀丽,受欧阳修、柳永影响,是婉约词的代表作家之一,《宋史》评为“文丽而思深”;敖陶孙《诗评》说:“秦少游如时女游春,终伤婉弱。”与张耒、晁补之、黄庭坚并称“苏门四学士”。著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4]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