慰藉食物
慰藉食物产生的原因每个人心中也许都有一份自己喜爱的食物清单。或许正因为这样,人们常常认为在遭受失业、生意失败、与恋人分手等艰难处境时,为让自己好过一点,求助于这些食物不失为解决办法。但美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显示,事实上,人在遭遇变故时并不会选择“慰藉食物”。从袋装薯片到炸鱼,“慰藉食物”往往是些高热量的零食或菜肴,也可能是带有怀旧意味的家常菜和校餐食谱。
有研究报告中称人们失业或换新工作、搬到一个新城区或遭遇其他变动的情况下,会借机尝试新鲜事物。当没有变动发生,人们按日常轨道生活时,他们会更多享用‘慰藉食物’。
研究人员在一群志愿者中开展一系列心理研究,目的是发现在发生变动和没有变动的情况下实验对象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尽管大多数实验对象认为自己在处境艰难时会求助于“慰藉食物”,但事实并非如此。
被研究的志愿者在心情愉悦时更多地选择了‘慰藉食物’,并且还会选择喜欢的老电影和熟悉的音乐。与人们广泛接受的‘慰藉食物说’恰恰相反,当人们生活境况明显变动时,人们会更多选择新的、不熟悉的产品,而不是那些‘老朋友’。实验还发现,参与者经历越多改变,选择熟悉事物的可能性越小,反而会更青睐其他新鲜、陌生的选择。
慰藉食物的颜色日本作家山里三津子撰写的《吸收各色食物不可思议能量的烹饪法》一书中还指出,食物的颜色具有慰藉心情、增加能量的作用,引起了很大反响。这本书把菜肴分成红、粉、橙和绿等10种颜色,逐一介绍各种颜色食物的,效果及人们在身心处于何种状态时,适宜食用何种颜色的食物,并附带推荐了烹饪方法。这些烹饪方法的特点是最大限度地利用食物本身的颜色,不进行过多加工。
书中列举了各种色彩对情绪的影响和相对应的主要食物:红色能促进血液循环,振奋心情,促使人们将想法付诸实施。相应食物有西红柿、牛肉、猪肝、红辣椒、草莓和苹果。粉红色象征爱和女性气质。在人们希望感受爱和温暖并变得温柔时,粉红色菜肴具有积极作用。相应食物有桃、玫瑰红葡萄酒和猪肉。橙色是最能刺激食欲的颜色,在人们心情灰暗或感到担心时能使他们振作起来。相应食物有柑橘、芒果、胡萝卜、洋葱。黄色可刺激神经和激发能量,对集中精力和提高学习兴趣有帮助,尤其适合作为早餐和盒饭的颜色。相应食物有土豆、玉米、香蕉和蛋黄等。绿色有利于稳定心情和减轻紧张情绪,与其他颜色的食物一起摄入则效果倍增。相应食物有菠菜、鳄梨、卷心菜和橄榄油。白色具有很强的能量,有助于激发创意或积极的想法。相应食物有白菜、萝卜、豆腐、牛奶、米饭、拉面和酸奶。黑色保护身心,令人沉着自信。相应食物有羊栖菜、海藻、菌类、黑芝麻和荞麦面。
性别与慰藉食物在人们对“慰藉性食品”的选择上,有着一些很有趣的现象——性别起着主导作用:女孩子心情不好时,会首先想要吃蛋糕、巧克力;换做了男人,可能就是叫上一桌子的肉类菜肴,不管是否能吃得下去。
美国Cornell大学与加拿大McGill大学在研究中发现,当女性处于紧张、失落的负面情绪时,多数会倾向食用甜味的、高卡路里的慰藉性食品,然而当她们吃了这些慰藉性食品之后,情绪有所好转之后,通常又会产生负罪感;相反地,男性食用慰藉性食品,则多数是在正面情绪的影响下,他们倾向用蛋白含量高的肉类食品,比如牛排、通心粉来犒劳自己。这可以概括为,女性无甜不悦,男性无肉不欢。
除了选择的食品种类不同,在选择这些食品的出现形式上,也是“男女有别”。此外,其他因素如文化、背景也影响着你何时会寻找、找什么样的慰藉性食品。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研究表明,男性喜欢丰盛的、满满的整桌菜肴,而女性则喜欢不用费时费力准备、方便快捷的小吃或者零食。这通常与两性在较早期的生活习惯有关。男性更多地将慰藉性食物与他们母亲准备的饭菜联系在一起,如土豆泥、牛排等,而不是小吃或者甜食。然而对于女性来说,因为她们并不习惯只给自己专门准备食物,她们更多地依赖于不用花费太多精力就能准备的食物,如巧克力、糖果以及冰淇淋。
年龄和文化与慰藉食物。比如法国人或者有着法国背景的人们就喜欢在情绪较正面化的时候吃慰藉性食品,因为法国的传统中,食物通常是和庆祝联系在一起的;而英国人或者有着英国背景的人在感觉抑郁的时候,才会寻找慰藉性食物。
情绪与慰藉食物比另一个有趣的调查还发现,比如说,人类处于危机时,如面临婚变,选择食物会偏好“蛋挞”、冰淇淋等甜软的食物,以得到孩提时代从这类食物中获得的相同慰藉;心情低落或悲伤时,会选择吃甜食和含有咖啡因的食物提高血糖;而当人们想大口嚼肉或吃软硬的食物时,则常是心中充满怒气;善妒的人喜欢整个盘子都堆满食物、寂寞的人爱大吃大喝,至于在性生活上产生挫折的人,则是喜欢高碳水化合物如面包和饼干,若你发现有人爱吃卤食或洋芋片,表示他们正处于极大的压力状况中。
减少慰藉食物的副作用对慰藉食物研究结果被某些人称为“慰藉食物谬论”。它并不指“慰藉食物”不能让人愉悦,而是说人们在现实中并不会如想像的一样“在遭遇变动时求助‘慰藉食物’放松心情”。
另外有研究还显示,在处境动荡和发生变化时,人们会不由自主地对新选择表现出更多包容。变化的环境令人们心态也发生变化,会自发地更接受环境中的新选择。
研究人员分析认为,导致人们行为变化可能有两个原因:
一、变动经常会带来新选择,人们会更重视它们。
二、变动常常会使人们失去做出习惯性决策的指引。
研究人员认为研究结果可以为消费者提供积极建议。例如:如果有人正在寻求合适时机来变更饮食、开始健身计划或其他重大生活方式改变,他们应该趁搬家、从事新工作或来到新环境开始改变。
心情不好,就大吃特吃,这恐怕是很多人都会选择的“疗伤”方式,一些食用后会让人产生幸福感、振奋情绪的食品,如冰淇淋、巧克力、薯片,几乎成为疗伤的“灵丹妙药”。于是,在通常的食物分类之外,又多了一种“慰藉性食品”。慰藉性食品总是能受到人们的钟爱,虽然,人们在享受这些食物带来的好心情的同时,仍在担心着自己吃下去了太多的脂肪、糖分、油脂。
新近的研究正在纠正人们过去对于慰藉性食品的一些偏见。首先,慰藉性食品不一定都是巧克力、甜品这种高脂肪、含糖量高的食品,慰藉性食品也可以很健康。含糖量高、油脂含量高的食物在缓解负面情绪上更加有效,而卡路里相对较低的食物在振奋正面情绪上更加有力,比如精瘦肉。其次,人们并非只有在情绪低迷、失落的时候,才需要慰藉性食品。过去,慰藉性食品主要被认为是缓解压力、悲伤情绪以及其他负面情绪的手段,可是经研究发现,愉悦感与正面的情绪也会促使人寻找慰藉性食品。有专家指出,人们寻找慰藉性食物来缓解压力就像是自我的药物治疗一般,通过正确的引导,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