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塔村
百塔村在河南开封市区南部,陇海铁路南沿。由市区乘坐9路、29路去开封县的公交车至羊尾铺铁路立交桥南站下车,向东去开封县,向西即百塔村。这是该村两条东西向主街的一条,长约900米。村南北宽仅400米,开封市烈士陵园在村西南不远处。

这里为什么叫百塔村?据传,此地原为北宋天清寺僧人墓地。僧人墓多建塔,百塔,喻其多也,故名。天清寺为后周世宗柴荣显德二年(955年)所建,寺址在繁台处。北宋开宝年间(968~975年)上诏重修天清寺,规模加大。据1984年繁塔大修时从地宫出土的繁塔塔铭记载得知,当时天清寺僧众有400余人,光讲经律论僧就有50余人,还设有三纲知事,各职人等,说明它确是一个大寺,与当时的相国寺、开宝寺、太平兴国寺并称为京都开封的四大名寺。今日百塔村位置在原天清寺东北,直线距离不算太远,选择此地作为僧人墓地,而僧人墓按例多建有塔。(当然不是每个僧人死后都可以建塔,只是有职位的和尚死后方能建塔)。据说最多的时候这里的塔有百余座,是名副其实的百塔村。20年前该村还有老人说他小时候村北还有塔,计算起来应该是清末民初时这里尚有塔,可惜的是屡遭兵燹水患,现在连一座塔也没有了。如果都还存在的话,真可与登封少林寺的“塔林”媲美了。
后周时此处即有看坟护塔僧人居住,显德五年(958年)即建有天清寺下院。北宋时改下院为景德寺,(公元1004年宋真宗改元景德。4年后再改为大中祥符,估计此寺改景德寺当在1004~1007年),俗称百塔寺。另有材料说,北宋时此地为相国寺之下院,相国寺僧人也埋葬和建塔于此,这很有可能。但又传说《水浒传》里的花和尚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故事就发生在景德寺门前,就似乎有些“演义”了。
明代时景德寺——百塔寺附近成村,初呼寺村,后称百塔村至今[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