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制度深度透视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7-30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图书信息

信用制度深度透视

书 名: 信用制度深度透视

作者:车耳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9-1

ISBN: 9787115210913

开本: 16开

定价: 29.80元

内容简介本书深入探讨和分析了美国的信用制度,并以此为蓝本,详细介绍了其一百多年来形成的信用评估、信用报告以及信用法律体系;揭示了在如此完备的信用制度下,人们如何滥用信用,形成财富的幻象,进而引发金融危机;阐述了信用崩溃之后,汽车、投行等产业所面临的巨大困境;给出了一些重塑信用的建设性意见和措施。

本书适合房地产、汽车、银行等行业的从业人员,以及有关政府机构的工作人员参考阅读。此外,对于信用制度研究方面的学者来说,本书也是必备的参考资料。

作者简介车耳 20世纪80年代初自北京大学经济系研究生毕业之后不久,便作为国内金融机构驻外代表,长期在巴黎、纽约等地工作,现任职于中国国际经济咨询公司。 多年来笔耕不辍,已出版《如此美国》系列及《财富幻象》等多部著作,主要探讨和介绍西方的商业文化、信用制度以及金融环境等方面的问题,观大势于细节,观点颇有预见性。

图书目录首篇假如地狱里发现了石油

幸运的国度

幸福的消费者

贪婪的本性

甘冒风险的国家

做局的人自己也被套住

第一部分解读信用制度

1 身份管理制度比较

西方国家没有户口本

社会安全号

驾照充当身份证

2人事档案还是信用报告

繁杂冗长还是简明扼要

锁在柜里还是公开出售

永世不得翻身还是给人改错的机会

3何为个人信用报告

信用评分

费科积分

评级分标准

4美国征信机构的四大原则

三大征信公司

私有性原则

独立性原则

商业性原则

披露性原则

感悟道德律

5美国的信用历史及法律环境

信用是一种品质

信用是一种需求

信用成了一种制度

公平和平等

公开化原则和保护隐私并重

美国标准成了世界标准

第二部分信用的崩溃

6消费的社会

消费的本义

消费的示范

消费的工具

新的消费信贷

有钱就花式的消费

要节俭还是要奢华

最富裕的人最节俭

美国式消费是与生俱来的

7财富和信用错觉

什么是货币错觉

什么是财富错觉

两者的区别何在

市场判断的错觉

收支习惯的错觉

信用卡带来的错觉

借贷能力的错觉

错觉带来的后果

8个人信用和个人破产

假如身份证常常被盗用

破产法助长的个人破产

过度信贷导致破产

债务免责指的什么

债务人在美国

9国家信用和企业破产

企业破产和诈骗

“最具创新精神”的骗局

睁大眼睛盯住美元

美国会赖账吗

外储盈余的囚徒困境

第三部分经济失去信用,世界将会怎样

10美国还能强盛多久

美国为什么强盛

其过人之处

美国仍然是富裕的象征

只有金字塔不会倒塌

11 悲情投行

光环之下的职业

盛名之下的机构

牛气冲天的高管

态度傲慢的CEO

敛钱的基金经理

最缺乏的是品德

12进入寒冬的汽车业

夸张的高福利

固执的工会

耗油的越野车

过量的经销商

滥发的信贷

汽车业的冬天

13危机四伏的信用卡业

信用卡的利润来源

信用卡风险

第四部分复苏从重塑信用开始

14从消费者做起

放弃以前的优越薪酬

放弃以前的优厚红利

放弃以前的消费习惯

15从企业做起

企业开始接受监管

金融机构开始去杠杆化

信用卡危机的隐患

亡羊补牢式防范

16从政府做起

干预企业管理

剥离有毒资产

注入流动性

17从破产法看美国经济危机

西方概念

法律裁定

破产是保留财产的一个途径

破产成了一种生活方式

破产成了要挟政府的手段

18把华尔街国有化

美国的实用主义

朝圣者的街道依旧

投行的风光不在

杠杆原理的反作用

两难的抉择

临时的办公室

被裹挟般的救市者

末篇华尔街仍是一个大赌场

问题的出现

把变量当成常量

资产池的问题

传染病般的应用

小概率事件

华尔街仍然是一个赌场

如果有报应的话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