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剑阁
管剑阁,原名思九,1911年出生于海门县三和镇,启海地区文化文史资料收集者,搜集海门山歌第一人。
1932年上海大夏大学读书时,在业师吴泽霖教授的指导下,利用寒暑假回乡之机,冒着严寒酷暑,走乡串户,访问民间山歌手,口唱笔录,获得近千首,经精选100首(包括启东籍的同学丁仲皋搜集的),在《大夏学报》上发表,翌年出版单行本,定名为《江口情歌集》,由吴教授作序,赵元任教授订音正字,此书列入大夏丛书第三种。这是较为系统地将海门山歌最早见之于文字的记载。
1934年至1935年,管剑阁搜集的其他海门山歌10多首,分别刊登在由林语堂主编的《论语》、《宇宙风》、《人世间》等杂志上。1936年收录的长篇叙事山歌《红娘子本姓王》计187行,在武汉徐訏主编的《天地人》半月刊创刊号上发表,著名画家张光宇还为之插图。编者在《后记》中充分肯定了这首山歌的价值和所产生的影响。1961年,上海《民间文学集刊》,发表由他搜集的海门山歌10首。1962年,管剑阁出任海门县文教局副局长后,遵照党的指示,发动广大文化工作者和群众搜集整理编印了《海门山歌》、《海门童谣》等几个油印册子。
“文化大革命”开始,管剑阁率先受到冲击,被横加种种罪名,遭到残酷迫害,多年搜集的所有海门山歌手稿,付之一炬。他自编的《海门民歌》手稿计74首,交给一个农村学生保管,在十年浩劫中幸免于难。1979年管剑阁平反后,到学生家里,见该学生从山药田里挖出了用塑料纸包扎9层的手稿,完好如初,真是悲喜交集,泪滴稿湿。管剑阁在1990年6月刊印的《江海民歌》前言中说:“这是我的笔录稿,那时我到邻居老山歌手张志明、石狗、林顺郎、陆家大姐等家里,请他们唱,我一句一句地记,没有录音机,笔录比较困难。记完后,再核对、修订。为了传真,尽量保持原有的泥土气息。时光流逝,这些老山歌手都作古了。我给他们留传下来,否则也就湮没人世了。”说得多么真切,多么感人。
在半个多世纪里,在海门山歌成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批准的今天,尤为缅怀管剑阁先生,以抢救的姿态,呕心沥血,历尽坎坷,备尝艰辛,身体力行,对海门山歌的传承作出的巨大贡献。
管剑阁还搜集了长篇叙事山歌《红娘子》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