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信合
发展1951年-1958年 ,为农村信用社组建和发展的第一阶段。这一时期的农村信用社,资本金由农民入股 ,干部由社员选举 ,通过信贷活动为社员的生产 、生活服务 ,基本保持了合作制的性质 ,成为支持农业生产的重要力量 。
1959年-1980年 ,是农村信用社经历曲折发展的阶段。这一阶段由于受极左路线的影响 ,农村信用社曾先后下放给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管理,后来又交给贫下中农管理,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受到严重挫折。
1980年-1995年 ,是农村信用社改革的起步阶段。从 1980 年开始,首先将农村信用社交由农业银行管理,使农村信用社的发展逐步走上了正轨。
1996年-2003年 ,是农村信用社发展壮大的阶段。1996 年10 月。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 ,农村信用社从省到地市成立了自己的行业管理机构,由人民银行和自身的行业管理机构分别承担对农村信用社的行业管理职能 。脱钩后,农村信用社的发展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朝气和活力,各项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2003 年至今 ,是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阶段。 2003 年 6 月份,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的通知,陕西省作为全国首批八个改革试点省份之一,于2003年底启动了深化改革工作 。按照深化改革试点精神,农村信用社的管理权交给了省级政府 。2004年8月,由全省107家县级联社发起组建成立了陕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代陕西省政府行使对全省农村信用社的管理职能 。深化改革以来,省联社带领全省农村信用社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 ,创新固本,求真务实,以规范、质量、效益为主题,不断深化改革 ,转换经营机制,强化内部管理,转变业务增长方式,全面规范经营管理,努力提高业务发展质量和经营效益 。全省农村信用社各项业务快速发展,经营状况明显改善,社会形象和社会地位大大提高。
截止 2010 年 3月底,陕西省农村信用社各项存、贷款余额突破2000亿元和1400亿元。在各项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全省农村信用社电子化建设飞跃发展 ,经过三年多的努力,综合业务网络系统在全省107 县(区、市)联社共计 3004 个网点(网点覆盖率为 100% )成功上线运行。首次实现了全省农村信用社储蓄存款业务的通存通兑 ;实现了人民银行现代化支付业务功能和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业务功能 ;实现了与中国银联的系统联网,成功发行了农村信用社自己的银行卡一富秦卡,增强了农村信用社的支付结算和金融服务能力 。
富秦家乐卡属于陕西信合富秦卡的系列产品,是由县(区)联社负责发行的具有银联标识的人民币磁条借记卡。具有现金存取、转账结算、自助存取款、信息查询、POSt消费、贷款使用和还本还息等功能。富秦家乐卡”按照“先评级、后授信、再用信”的原则,采取“一次核定、余额控制、随用随贷、循环使用”的管理办法,在授信有效期(最长为2年)以内客户持卡可到全省所有农村信用社联网营业机构办理“富秦家乐卡”的存贷款及支付结算业务,最高授信额度达3万元。授信期满后,信贷人员还可按客户的实际情况酌情进行再授信,甚至提高授信额度。“富秦家乐卡”透支利率按合行农户小额贷款利率执行,其利息是在客户发生透支业务的当天就产生。“富秦家乐卡”起存金额仅为人民币10元,开卡费为每张5元,存取款业务在本省信合机构网点内不收取任何费用。西乡合行在人民银行大力倡导和推行非现金结算工具使用、逐步拓宽银行卡使用范围之时,积极响应并及时推出了又一全方位、多功能方便快捷和适用的“富秦家乐卡”,为满足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再就业、农民工回乡创业以及商户流动性资金周转等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扶持,发挥了金融支持特殊群体和服务“三农”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