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思退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29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南宋宰相汤思退

汤思退(1117—1164) , 南宋著名政治家,官至宰相。字进之,号湘水,浙江景宁汤氏第七世祖。据《汤氏宗谱》记载,汤氏二世 祖永高于北宋初自青田徙居剑川石笏,即今龙泉市八都镇瀑云安田村。北宋末其曾祖父汤高由此徙龙泉县龙门乡汤侯门村,民国年间,该乡被划归云和县,现已变为库区,沉没仙宫湖中。所以汤氏称自己系处州龙泉人。

宋绍兴十五年(1145)考取进士,同榜复中“博学宏词”第一名,任龙泉邻县——建州政和县令 ,后又考取博学宏词科第一名,任秘书省正字。绍兴25年(1155),升任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秦桧病危时,召见参知政事董得元和汤 思退,嘱咐后事,各赠黄金千两。思退“虑其经我期其死”,不敢接受。高宗闻知,以为思退不是秦桧朋党,升任同知枢密院事。绍兴27年(1 157)升任尚书右仆射,两年后改任宰相左仆射。绍兴三十年冬,侍御史陈俊卿谴责他“挟巧作之心,济倾之术,观其所为,多效秦桧,盖思退 致身,皆桧父子恩也”,于是思退被免去相位。孝宗兴隆元年(1163)北伐失败,孝宗再任思退为相。金元帅纥石烈士宁遗书宋廷,索取海、 泗、唐、邓四郡,思退主张割弃四郡议和。隆兴二年,右仆射张凌上奏反对议和,请求迁都建康,以图进兵,孝宗准奏,传谕制止议和,思退 深为不安,上疏力辩,排斥主战派张凌,致使张凌被罢官,死于谪途。孝宗则命思退修书,答应将四郡割给金。不久金又挑起战事,孝宗甚为 后悔,下令抵抗,并命思退督江、淮军,思退推辞。金兵自清河口渡过淮河,宋军节节败退。朝野强烈谴责思退议和撤备之罪,思退被罢官, 在贬往永州途中,忧悸而死。

汤思退死后,其子兵部尚书汤硕,奏请将其父归葬祖籍。宋孝宗准奏,敕葬汤思退于浙江景宁县鹤溪镇西直弄汤山。但据《浙江通志》记载:汤思退之墓,位于丽水市水东风化村。因汤思退为宋孝宗背了黑锅,所以朝廷以国礼葬之,其墓前立有六匹各异不同的石马和石仲翁、石兽等像。1985年,汤思退墓被挖掘,其墓前石马、石仲翁、石兽等像被移入丽水市万象山公园之中。汤思退后裔在景宁县鹤溪镇汤氏宗祠内祭祀先祖,汤氏宗祠悬额为“歧国公宗祠”,殿内供有歧国公灵位。清代史家公正的认为:“汤思退乃属救时之相,因朝中显要多为张浚门人,故而贬其名。”汤思退著有《徽宗实录》150卷、《竹轩小集》等书为传世之作,其家族世系被收录于《括苍金石录》。

汤思退被谪回乡留一首汤思退因主和,被谪回老家处州景宁鹤溪,但未至老家已逝途中,其生命历程中留下的最后一首西江月词,寥寥50字,却写出了自己一生不平常的宦官生涯,以及被谪后的悲苦又无奈之情。附:西江月 《被谪怀感》。

西江月

被谪怀感

四十九年如梦,

八千里路为家.

思量骨肉在天涯,

暗觉盈盈泪洒.

玉殿两朝拜相,

金旨七度宣麻.

番思世事总如华,

枉做一场话靶.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