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两百年寡头争霸
图书名称:战国两百年寡头争霸
出版日期:2006-05-01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ISBN:780195450
定价:¥35.00
作者:陈文德
版次:1
开本:16开
【图书简介】齐、楚、燕、韩、赵、魏、秦,诸侯国的相互征伐、兼并,延续了一个近两百年的刀光剑影、寡头争霸的血火时代;自强变法、合纵连横,生死存亡的竞争压力,催生了一个个周详巧妙的战略战术……
历史的经验或许不可套用,但智慧可以积累和传承,前人伐谋、伐交、伐兵的争胜之道就是今天的经营竞争策略。在本书中,陈文德先生以战国群雄争霸的故智,代换入现代商场的竞争,运用“个案研究”方式,观察这些面对竞争压力的经营者如何运用周详的战略及巧妙的战术来赢得最后的胜利。
【编辑的话】对任何人来说,都难免会有瞻前顾后、犹疑不决的时候。尤其在人生的许多关口上,任何一个抉择,都可能把未来的人生路向给划定了。更有许多时候,常因一个人的抉择牵动了许多人的命运:执政者的政策,影响到一国人民的幸福;战场上将帅的命令,关系到整体作战军队的胜负存亡;企业经理人的决策,更与整个企业内每一成员的生计息息相关。因此,如何借用古人的前车之鉴帮助现代人避免重蹈覆辙,便成了历史研究者的一个重要课题。
陈文德先生多年来一直从事历史写作工作,擅长于将中国历史经验转化成今人在商场上斗智的智慧,可以说是“以史作镜”的个中高手。此番他再以战国群雄争霸的故智,代换入现代商场的竞争,写成《战国两百年寡头争霸》一书,再次运用“个案研究”方式,观察这些面对竞争压力的经营者如何运用周详的战略及巧妙的战术来赢得最后的胜利。
晋阳城逆流战中,赵襄子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沉稳地选择了防御策略,巧妙地利用智氏与韩、魏两家聚散微妙的联盟关系,逆转了战争的情势,最终能反败为胜、化险为夷。苏秦、张仪的合纵与连横则以威慑及联盟战术进行国际势力的重新整合与分配。日后,秦国得以脱颖而出,成为最后的大赢家,苏秦和张仪利用恐怖性诉求造成的“国际恐秦症”在宣传上引发的强力效应实在是居功厥伟、功不可没。其他诸如列国的自强变法运动、人才策略运用、攻防战术解析等等,书中也都有精彩的描述。
除了这些精彩的历史故事外,为了加强本书的“实用”价值,每章之后另有“经营启示”列举现代商场竞争战略战术实例,一一作对应说明;每篇之后则再增列“竞争策略研究”,针对当篇探讨的主题,把战国列雄的斗谋斗勇的智慧化为实用的竞争策略。这些古今案例都是足供今人参考的宝贵经验典范。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任何典范在变成典范的时候,往往就已经具有一种明确、容易归纳的逻辑;而真实的人生之路却是曲折莫测的。前人经验或许不是一种可以套用的公式,但是我们却相信,智慧是可以通过经验累积、传承的。当我们看过更多前人的殷鉴后,在面临人生或事业的抉择关头,它们会有一些指导性的帮助。
【书籍序文】有人说,企业间的竞争,就如同一场战争,经营者好比是指挥作战的大将,竞争者就是敌人,公司的经营目标便在击败敌人,赢得胜利。
尽管在经济理论里,有完全竞争现象的可能性,但任何有实务经验的经营者,及不闭门造车的学者专家都知道,实际上的竞争常祇存在几股大力量的硬拼而已,其余的小团体则都是在夹缝中求生存,这便是所谓的「寡头竞争」。战国时代的寡头竞争纵观古今中历史,不论是战争或和平,力量间的斗争是永不停息的。固然在春秋战国、楚汉争霸期间,有连续数百年的兵荒马乱,各集团力量公然武装大火拼;即使在汉、唐、宋的太平盛世中,保守派和革新党间也从未停止他们的明争暗斗。不过,无论这些参与竞争的集团有多少,在某段时间内,真正主导竞争的,经常只是最有力量的两造,其余较小的力量则大多在夹缝中「依附」强者以求存。
如果相互对抗的两股力量,比其他小股力量拥有明显而稳定的优势时,便较能依循固定的「游戏规则」进行竞争,就如同百事可乐单挑可口可乐,美国政坛上民主党和共和党的轮流执政,「市场」上的竞争情势都还算「和平」。
但如果优势的力量不够稳定,有相当多的集团力量均在伯仲间,竞争的态势就随时可能逆转。为了争取胜利,为了赢得生存,竞争者经常便会不择手段,破坏一般的游戏规则,以求击败对方。诚如俄国大文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其旷世名著《卡拉马助夫兄弟们》中,伊凡所作的警语:「如果上帝死了,任何的作为都可以被允许。」当维持秩序的权威消失,游戏的规则便不再被遵守,优势力量不断快速的更迭,「市场」便立刻陷入动汤及混乱中,这也就是所谓的「战国时代」了。
远古时代的中国,是个泛部落的大政治社会。政治体系的最高领袖--所谓的「天子」,充其量不过是部落间的共主而已。这个时期就好比是个小企业林立的「大商圈」,由于大家的实力都不强,谁也没有足够的力量吃掉别人,领袖的权威反而比较容易维持住,这样的体系自然也比较稳定而和平。
在传说的神话时代里,便出现过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炎帝王朝、黄帝王朝、舜王朝、夏王朝、商王朝、周王朝等力量的起伏陵替,但是其间力量的竞争及优势变化,均称不上激烈。即使在周王朝大量封建诸侯的时代里,有过不少力量庞大的诸侯国,但周天子仍拥有绝对优势,整体政治组织及制度也都被稳定的掌握著,由天下共主领导的泛部落形态在本质上并没有太大的改变。春秋:大合并时代一直到周幽王被杀,周王室避犬戎之祸东迁以后,统治权的规则及秩序逐渐崩溃,因而展开了中国史上的大合并时代。东周王朝的第一任天子--周平王,即位于公元前770年,就在这以后的第49个年头--公元前722年,正好也是孔子根据鲁国史作《春秋》的起头年代--鲁隐公元年。史家把由这一年算起,到周敬王三十九年(公元前481年,鲁哀公十四年),即孔子结束《春秋》的那一年,总共242年间,通称为「春秋时代」。
春秋也是中国史上空前的大竞争时代,周王朝初年封建的部落诸侯大约有三千余国,但随著做为天下共主的周天子力量逐渐衰微,原有的封建及宗法体系内的「游戏规则」也随之失效。因此,春秋时代一开幕,强凌弱、大吃小的「暴力事件」就此上演。
《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记载:「春秋之中,亡国者五十二。」其实根据史料统计,司马迁所指的应只是较大的部落,如果加上中、小型部落,应该有好几倍。《韩非子》书中,便记载晋献公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六、楚庄王并国三十六、开地三千里。《荀子.仲尼篇十七》,也有齐桓公并国三十有五的记载。
一个诸侯中的霸主,在位短短的几十年间,都可以并吞这么多个国家,其中「大吃中」、「中吃小」的合并,应该更是多得不可计数。总之,经过两百多年的大竞争,到了春秋晚期只剩下七个最大的部落诸侯国(史称“战国七雄”)以及个别弱小的诸侯国。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开始,到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统一天下为止,共有一百八十余年间,史家称之为「战国时代」。
春秋期间,由于小国林立,大国之间的冲突还不至于短兵相接。但是到了战国时代,只剩下七股大力量,使得大国间不再有缓冲的空间,竞争的压力自然更大、也更直接了。
由于大部落间的部突增加,战争的场面也因此更大,频率更是高得吓人。在春秋时代,除了晚期的吴楚及吴越战役外,大规模的战争还不算多;而且这时候的战争形态,大多仍是兵车战,以及主将的对抗战为主,所以杀伤力还不算大。但到了战国时代,战争改以步兵间的拼斗为主,并经常出现大规模的肉搏战,因此双方牺牲的人员数目相当庞大,甚至曾发生近乎屠杀的歼灭战。早年的「晋阳之战」,当时最强盛的智伯军团便遭到几乎全部溺毙的命运;「马陵之战」,魏国统帅庞捐率领的五千轻骑兵,也全军死于齐军乱箭阵下;到了战国晚年的「伊阙之战」及「长平之战」,遭到歼灭的军队人数更分别高达二十余万及四十余万人。
输赢的代价太大,拼斗的双方自然会不择手段,只求胜利了。像春秋早年,宋襄公那种坚守「国际法」、不击半渡之师的指挥官,根本不可能再出现。而且战国时期周天子的威权已完全崩溃,维持国际间相处的最起码礼节自然也不再被遵守。国家和国家间再也没有任何伦理可言,剩下的就只有力和力的冷酷硬拼了。「三家分晋」历史的转折点中国史上最重要的编年史《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在该书开宗明义写道:「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中国史上斗争最激烈的战国时代就此正式展开。
紧接著,司马光对这个事件,作了以下的批示:
臣光曰:「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份,份莫大于名。何谓礼?纪纲是也。何谓份?君臣是也。何谓名?公、侯、卿、大夫是也。」
换句话说,司马光认为,要维持政治的稳定与和平,最重要的是所有集团各守本分的政治形势。但是,由于周威烈王违反宗法制度,封晋国的三家大夫为诸侯,完全破坏了这个维持政治伦理最起码的游戏规则。
这个事件使当时的政治形势为之彻底逆转。司马光解释道,周王室东迁以后的春秋时代,天子的王权虽已衰微,但维持当时政治伦理的封建和宗法制度尚存。所以即使一代霸主的齐桓公及晋文公,仍以「尊王攘夷」为其政治号召。晋文公在声势最高时,曾向当时的天子周襄王要求授权以行使王令,周襄王不许,晋文公立刻撤回呈文,不敢强其所难。其实,当时周天子的领地已没有曹、滕等小国大,人民比、莒等小诸侯还要少,但仍能在往后的两百多年间,拥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且晋、楚、秦等超级强国也不敢公然欺凌王室,主要便是由于政治伦理的名分仍维持不坠。
但由于周威烈王容许韩、赵、魏三家分晋,并正式封他们为诸侯,周王室便已自己摧毁了政治伦理的最后一道防线。至此,任何事情都可以为所欲为了……。
或者有人以为,当时周王室衰微,三晋强盛,周天子即使不答应,恐怕也无法阻止他们自称诸侯的要求。
这种论调不见得合乎事实。因为三晋虽有力量,敢不顾天下之诛而犯义侵礼,不请于天子而自立;但如此一来,他们也立刻会成为悖逆之臣,若有像齐桓、晋文的诸侯,便会联合天下各小国家,群起而攻之。
如今他们有请于天子,而天子又许之,则是受天子之命为诸侯,任谁也没有理由去征讨他们了。所以韩、赵、魏三晋违反宗法及封建制度,却公然受封为诸侯,倒不能怪是三晋破坏体制,而是周天子自己的责任。拳头大的便是赢家君臣体制既坏,名分随著消失,天下诸侯就公然以智和力来争霸,使得早年分封的圣贤君王的后代诸侯国,纷纷遭到篡夺及攻灭。只要「拳头大」的便是赢家,天下秩序自然大坏,生灵涂炭,人类的野兽本性大发,战国时代激烈又混乱的竞争局势于焉展开。晋国六卿窝里反其实,到了春秋时代晚期,诸侯国中的大夫实力超过诸侯者早已为数不少了,鲁国的季比、齐国的田常、楚国的白公等都驰名于国际间。不过,其中最强悍的,要数晋国的智氏。
智氏的当家智伯瑶,是晋文公时代名将荀林父的子孙。到了晋悼公当政时,荀林父的后代荀营权倾朝野。在某一次晋国讨伐楚、郑的军事行动中,荀营及其侄苟偃都率领自家部队参加南征军团,为了在军团的编制上有所分别,荀营乃以他父亲荀首早年的采邑“智”作为军团称号,改为智氏。荀偃则以其父曾做过晋国三行中的“中行将军”,而改称为“中行氏”。从此以后,在军团中便以智营及中行偃称之,智氏和中行氏也代替原来的荀氏,成为晋国的“大家”。
周敬王二十四年时,晋顷公丧失实际的统治权,智、中行、范、韩、赵、魏便成为晋国有名的六卿,同时分享这个中原最大诸侯国的政治主权。到了晋定公时代,赵氏和中行氏交恶,中行氏便联合范氏共同谋攻赵氏的封邑晋阳城。
赵氏的大家长赵鞅深富谋略,反而煽动智氏的大家长智跞公开表示:“ 赵氏在晋国为六卿之长,封邑最大,如果晋阳城被攻灭,晋国的大权将会落入范氏和中行氏之手。”
智跞此时正好和中行氏的大家长荀寅交恶,便乘机串联韩氏和魏氏共同支援赵氏。中行氏及范氏眼见情势逆转,乃企图挟持晋定公,争夺晋国政权。但中行氏派员向范氏递送的情报却为韩氏截获,危急中,韩氏大家长韩不信以保护定公为名,号召京城内晋国其余派系的军队勤王。双方在晋国京城竟日血战,直到傍晚,中行氏及范氏的军队终于寡不敌众,遭到被击溃的命运。
危急之时,范氏大家长士吉射和中行氏大家长荀寅伺机逃脱,并据守住朝歌城公然背叛。智氏乃假晋定公名义,宣布范、中行二氏罪行,并联合韩、赵、魏三家进攻。经过数月苦战,中行氏及范氏军队逐渐不支溃散,荀寅及士吉射只得投奔齐国,接受保护。中行氏荀寅是荀林父嫡传五代子孙,士吉射则为士芳的七传子孙,原都是晋王朝的股肱大臣,但也在时局的剧变下,遭到了除名灭族的命运。
此后,智氏的力量快速膨胀,渐渐地也和晋王室的首席长老赵氏暗中较劲了。到了智跞的孙子智伯瑶在位时,智氏的实力已跃升成为四卿之首。此时,韩、赵、魏在封位上同为子爵,只有智氏称伯爵,已超赵氏,取得了主控的地位。
智伯瑶个人条件甚佳,因此一直有取晋王室而代之的野心。要达成这个目标,当然首先必须削弱韩、赵、魏的地位。他利用外交手段,迫使韩、魏割地称属,纳入自己派系,并想进一步压服赵氏。
当时赵氏的大家长赵襄子无恤,年轻时和智伯瑶发生过严重冲突,因此根本不肯屈服于智伯瑶的压力下。当智氏提出割地要求时,赵襄子断然拒绝,并主动率众自京城退守于世代封邑的晋阳。表现出不惜死战以对抗智氏的态势。
智伯瑶乃乘机联合韩、魏攻打晋阳城,并决晋水包围赵氏大军。就在这最危急的关头,赵襄子却巧妙地策动韩、魏二氏临阵倒戈,反而使情势逆转,彻底击溃了智伯瑶。此后三家分晋,激烈寡头竞争的战国时代于焉到来。
【全书目录】编辑的话
自序刀光剑影的火拼时代第一篇 转危为赢利益折冲的高度艺术
对外征战,将帅得利
勇于内斗的晋国六卿
董安于自杀保全赵氏
新时代即将来临
[经营启示] 短兵相接易受挫
强势联盟作战的本质
聚散微妙的联盟作战
大夫取代诸侯的地位
智瑶:锋芒毕露,树大招风
假伐越之名征地
赵襄子退守晋阳城
水深火热,晋阳人心不变
[经营启示] 企业联盟战的形式和限制
逆转的关键
置之死地而后生
各怀鬼胎谈联盟
缔疵先见,智伯心盲
晋水逆流,水淹霸者梦
襄子泄愤,豫让报仇
[经营启示] 乱中求胜,胜利属于坚忍到底者
回竞争策略研究防御优势原则第二篇 创造优势职能主义,管理挂帅
实力之外,也要正名
济济多士,善用人才
只有贫贱骄人,哪有富贵骄人
职能主义,利国重于忠君
西门豹藏富于民
箕季无言教君王
知贤比知能更重要
杀妻求将表态的绝对功利主义者
对待部属真诚而热情
群臣不及则忧
几何级数的人才训练法
[经营启示] 专业化人才,开创新局势
创造性的人才策略
革新楚政,客死异乡
面对竞争,群起改革
国之大宝在于贤臣
明君爱才更爱法
良驹千里而行来
[经营启示] 以人为导向的经营
局部革新和全面变法
军事:各国改革的重点
胡服骑射,改变了战争形态
局部革新和全面变法
秦孝公:最成功的变法领导者
老板一死,商鞅莫能为
[经营启示]本田宗一郎彻底变革的四大决断
回竞争策略研究变法的危机和勇气第三篇 侧翼攻击智者的弱点
霸者兴衰的关键
两位“孙子”,孙家祖孙同齐名
大将兵法VS参谋兵法
知兵不知人,孙膑失双腿
[经营启示] 能言者未必能行
参谋兵法的实践
必胜的兵法策略
求胜在巧不在力
因势利导,分散敌军
桂陵战役,围魏救赵
[经营启示] 出其不意攻敌弱点
小吃大的欺敌战术
天生宿敌,命运的对决
虚实互用的弱者兵法
马陵奇伏,庞涓丧命
孙武讲原则,孙膑重实用
[经营启示] 牙膏争霸战的侧翼攻击策略
回竞争策略研究创意型的局部优势第四篇 威慑和联盟穷书生的创业策略
激变中的国际新均势
投秦遭拒,合纵计成
赵侯赠金,苏秦联盟
[经营启示] 联盟策略的意义
恐惧、联盟、孤立和瓦解
反激策略,苏秦用张仪
软硬兼施,苏秦说韩魏
齐楚加盟,苏秦相六国
合纵联盟,各怀鬼胎
死后复仇,苏秦智计过人
[经营启示] 联盟的限制及危机
阴阳转化的虚实战术
不用军队,便靠外交
远交近攻,瓦解合纵
六百里地,离间齐楚
虚实变化,扰乱国际均势
乘机造势,连横大功告成
[经营启示] 善战者,不战而屈人之兵
回竞争策略研究情报战和宣传战第五篇 攻击和防御强者声势战的危机
虚势膨胀的引诱
好名不实,燕王哙让国
齐官一王为德不平,宿怨日深
[经营启示] 经营之神面临危机
乐毅的联军作战策略
千里买死马,引来千里马
秦齐同盟,并称帝号
乐毅联军破霸主
收民心,乐毅六个月占齐国
[经营启示] 掌握资源创造相对优势
田单的情报扰乱战术
危急中的存活智慧
不信任下造成的可乘之机
田单情报战,火牛阵攻破燕军
兴衰关键,在于NO1和NO2间
[经营启示] 以少胜多的反击战术
回竞争策略研究优势中找弱点第六篇 行销将领孟尝君脚踏黑白两道
时代剧变,战国四公子窜起
突破传统,乱世任侠第一人
鸡鸣狗盗,各有所用
谦者有福,盛者必衰
冯骓的形象包装策略
形象战,孟尝君败部复活
[经营启示] 善于表达自己的行销策略
搅局大王平原君
赵主父废长立幼,制造动乱
长袖善舞,平原君夺取政权
毛遂自荐,平原君自认看走眼
散财救国,平原君得享历史盛名
[经营启示] 面对压力,绝不退让的决心
信陵君自创舞台
礼贤下士,信陵君天下第一
隐士侠客,不报小礼
巧夺军权,信陵君义救赵国
有人尊贤才,有人重虚名
世俗传兵法,毁于谗言中
博学善辩,春申君胆大心细
富贵过人,一代智士自取灭亡
[经营启示] 胆大心细,勇于超度
回竞争策略研究行销将领的特质第七篇 正面攻击虎狼之主
弱势君主,强势领导
魏冉首先绘出统一蓝图
骑兵:白起的快速攻击部队
伊阙之战:中国史上首次屠杀行动
范雎的个人战争
[经营启示] 微隙在所必乘
廉蔺将相和
审慎策划,韧性领导
不负使命,蔺相如完璧归赵
双王会渑池,蔺相如再显雄风
蔺相如胸怀大局,廉颇羞惭请罪
连白起都头疼的儒将赵奢
李牧:善于培养气势的智将
[经营启示] 独力应敌,置之死地而后生
赵括VS白起
廉颇以逸待劳,秦军陷入困境
陈前易将,赵括代廉颇
知兵者不一定善用兵
赵括急求战,白起设陷阱
千古悲剧,二十万人大屠杀
[经营启示] 智慧比勇气更重要
回竞争策略研究正面竞争的本质第八篇 秦吞六国远交近攻
天下主义VS国家主义
伐谋、伐交、伐兵
吕不韦投资奇货
远交近政策略具体执行期
[经营启示] 治众如治寡,分教是也
超级赢家
敌人眼中的理想国
李斯的“知识分子”国际主义
尉缭的CIA谍报网
人为本位的兵法思想家
[经营启示]IBM的电脑争霸战
并吞六国
立志一统天下的年轻老板
战国时代最后一位说客
间渫战,李牧反遭赵王毒手
荆轲刺秦王,燕太子丹自取灭亡
智将王翦,并吞六国总指挥
[经营启示] 忍字心上一把刀
回竞争策略研究领导者的战略及战术
后记 从战场看商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