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理贯通
文理贯通读音:wénlǐguàntōng
成语:文理贯通 [Arts and linking]
现代普遍表达意思就是文理科研入很深,能使它们互相融会贯通。文即文科,理即理科。
反义词:文思涣散
古代文理贯通指懂天文地理之理之人,一切皆能互相融会贯通。
作为一位优秀将军应该是文理贯通之人。战国时期孙武当算一位文理贯通之人。研读他所著的孙子兵法就清楚,看他开篇计篇开头之语:“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1]
文理一词:∶指文章内容和行文方面的条理。其文理皆有可观。——宋·王安石《伤仲永》文理:文采和道理。[2]
文辞义理;文章条理。 宋 司马光 《进通志表》:“文理迂疏,无足观采。” 花纹;纹理。《管子.水地》:“鸟兽得之,形体肥大,羽毛丰茂,文理明著。”[3]
文即文字,理即文字之理。文理的组合一词就是一人借文意抒发内心之理,客观论说的文理即通。
贯通一词:[学术、思想等方面] 全部彻底地了解融汇贯通。谓全部透彻地理解,通晓明白。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正贯》:“然后援天端,布流物,而贯通其理,则事变散其辞矣。”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三》:“聪明强记,历代史传,无不贯通。” 连接;沟通。 宋 岳珂 《金陀粹编·行实编年》:“清 湖 湘 累岁荡泊之菑,增 秦 蜀 千里贯通之势。”[4]
文理贯通又泛指博学之人。譬如:金庸一直研究中华文化,研究七八十年,他早就文理贯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