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河镇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8-0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历史沿革1958年设陶河公社,1984年改区,1987年建镇。[1]陶河镇在北宋熙宁年间,海丰县设8都,其中在南部设置的金锡都,都址就在陶河镇内。[2]

区划人口镇政府所在地设在陶塘圩,距海城16公里,离汕尾22公里,为全镇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有资料显示[1],面积64.1平方公里,山地面积31.742平方公里,平原面积3.236平方公里。人口3.2万,另有海外侨胞、港澳同胞2万多人。海(丰)汕(尾)公路过境。全镇18个村(社区)委会,辖杨南、杨东、杨西、杨北、埔雅、陶新、陶北、陶西、陶南、陶东、虾西、下边、虾雅、雅卿、桐埔、金锡16个管理区和陶塘居委会。[1]

经济发展2005年,全镇工业农业总产值32711万元,比增17.8 %,人均纯收入3840元,比增5.3%,镇级财政收入达到500 万元,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439万元。

农业方面,该镇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继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目前全镇形成了四个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基地。分别是:以陶北、陶新为中心的优质粮生产基地;以雅卿、陶南为中心的茄子生产基地;以陶河公路、陶赤公路周边为主的万亩优质果生产基地;以杨南为中心的千亩辣椒生产基地。

工业方面,实施“工业立镇”的发展战略。共创办上规模上档次企业 5家,主要有德嘉毛织厂、华富玩具厂、合成玩具厂、中发五金、太湖珍珠厂等。到2005年底,全镇有工企业128家,工业总产值达16800 万元。全镇形成了以珍珠、首饰、纺织、玩具为主的产业格局。基础设施方面,多渠道筹集资金投入交通、通讯、自来水等基础设施建设,缓解制约我镇经济发展的“瓶颈”;交通方面:多年来共投入资金近5000万元,铺设水泥路面71.5公里;至目前为止,镇通行政村公路已全面铺设了水泥路面,交通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基础设施实现村村通电话,并建成3个移动电话通讯基站。2003年建成一座日供水6000吨的自来水厂。全镇中学一所、小学18所,中小学教学楼实现楼房化。有镇级医院一所、村医疗站18个。和谐社会建设方面,计划生育工作有新的进步,全镇年均计生率达到 91% 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5.5‰、出生率控制在 9.6‰以内,实现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协调发展;社会治安明显好转,注重加强对各种民事纠纷和突发事件的防控化解工作,把各种纠纷和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殡葬改革成效显著,全镇年均火化率达到 95%以上。

卫生事业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得到进一步的推广,2005年全镇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群众达到 2257 多人。至2007年底,全镇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群众达到了5328人,部分困难群众初步享受到了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好处。[2]

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3])

总人口

27266

14063

13203

家庭户户数

5480

家庭户总人口(总)

27043

家庭户男

13939

家庭户女

13104

0-14岁(总)

9306

0-14岁男

4975

0-14岁女

4331

15-64岁(总)

15680

15-64岁男

7966

15-64岁女

7714

65岁及以上(总)

2280

65岁及以上男

1122

65岁及以上女

1158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26430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