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法村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勐罕镇曼法村村情概况

该行政村隶属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勐罕镇,地处镇东北边,距镇政府所在地9公里,到镇道路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市36公里。东邻曼景村,南邻曼搭村,西邻曼贺科村,北邻曼累勒村。辖曼法、曼空、曼列等13个自然村、22个村小组。
全村国土面积40.81平方公里,海拔519米,年平均气温22.7℃,年降水量1311毫米,适合种植水稻等农作物。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054.5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33.38元。农民收入主要以橡胶收入为主。自然资源截止2008年底,该村拥有耕地总面积5924亩(其中:水田5874亩,旱地50亩),人均耕地1.02亩,主要种植水稻等作物;拥有林地14393亩,其中橡胶面积12205亩,经济林果地2188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38亩,主要种植香蕉、菠萝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132亩,其中养殖面积132亩;其他面积40772.6亩。基础设施截止2008年底,该行政村已实现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无路灯。全村有1213户通自来水,有1213户通电,有1200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1200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100%、98.9%和98.9%);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213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213户(分别占总数的100%和100%)。
该行政村到勐罕镇的道路为柏油路;进村道路为柏油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 ;全村共拥有汽车150辆,拖拉机982辆,摩托车1361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5874亩,有效灌溉率为100%,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5128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89亩。
到2008年底,全村装有太阳能的农户974户;全村有13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13个自然村已通电;有13个自然村已通路;有13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13个自然村已通电话。该村农户住房以砖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140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1073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农村经济该行政村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054.55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521.78万元,占总收入的17.08%;畜牧业收入139.04万元,占总收入的4.55%(其中,年内出栏肉猪536头,肉牛373头.);渔业收入65.95万元,占总收入的2.16%;林业收入1823.43万元,占总收入的60%;第二、三产业收入372.58万元,占总收入的12.2%;工资性收入142.4万元,占总收入的4.66%。农民人均纯收入3733.38元,农民收入以橡胶收入 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32.2万元,外出务工人数109人,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95人(占劳动力的2.55%),在省内务工96人,省外13人。人口卫生截止2008年底,该行政村有农户1213户,乡村人口5783人,其中男性2916人,女性2867人。其中农业人口5776人,劳动力3726人。该村以傣族为主(是傣族、哈尼族混居地),其中傣族5460人,哈尼族317人。
到2008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8人,占人口总数的0.14%;参加农村合作医疗5488人,参合率94.33%;五保户4人,占人口总数的0.07%。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村卫生所面积为 100 平方米,有乡村医生3人,该村距离勐罕镇卫生院9公里。该村建有公厕13个,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场地26个,建有12个村内生活排水沟渠设施。文化教育截止2008年底,该行政村建有小学1所,校舍建筑面积1071平方米,拥有教师21人,距离勐罕镇中学9公里。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573人,其中小学生334人,中学生239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动室13个。村务公开该行政村到2008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1185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12239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4600.12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2008年未“一事一议”筹资332.27万元,“一事一议”筹劳1915个。年末集体总收入214万元,有固定资产1191.49万元,年末集体经营收益-123.22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民主理财人员有3人,村务公开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等方式公开,公开项目有村务、政务、财务。[1]
云南省西双版纳勐海县勐海镇曼法村村情概况

该村隶属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勐海县勐海镇曼尾村委会,属于半山区。位于勐海镇东边,距离村委会2公里,距离镇政府10公里。国土面积1.24平方公里,海拔1,176米,年平均气温18.50℃,年降水量1,318.70毫米,适宜种植水稻、甘蔗等农作物。自然资源截止2007年底,全村有耕地总面积297亩(其中:田281亩,地16亩),人均耕地0.96亩,主要种植水稻、甘蔗等作物;拥有林地1,104亩,其中经济林果地2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01亩,主要种植香蕉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2亩,其中养殖面积2亩。基础设施该村截止2007年底,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五通,无路灯。全村有56户通自来水,有56户通电,有56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56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100%和100%);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56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45户。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柏油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9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10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2辆,拖拉机56辆,摩托车56辆。
全村装有太阳能农户54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200亩,有效灌溉率为71.17%,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20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65 亩。
该村到2007年底,农户住房以砖混结构住房为主,56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农村经济该村200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01.97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62.68万元,占总收入的60.82%;畜牧业收入20.32万元,占总收入的19.72%(其中,年内出栏肉猪270头,肉牛40头);渔业收入0.56万元,占总收入的 0.5%;林业收入1.02万元,占总收入的0.9%;第二、三产业收入17.39万元,占总收入的16.87%;工资性收入1.09万元,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0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87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畜牧业为主。人口卫生截止2007年底,该村有农户56户,有乡村人口307人,其中男性150人,女性157人。其中农业人口307人,劳动力245人。该村以傣族为主,傣族有307人。
到2007年底,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88人。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卫生院, 距离村委会卫生所2公里,距离镇卫生院10公里。该村建有公厕2个,建有2个垃圾集中堆放场地,是村内生活排水沟渠设施。文化教育该村小学生就读到天佛小学,中学生就读到景龙九义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1公里,距离中学8公里。截止2007年底,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34人,其中小学生26人,中学生8人。村务公开该村到2007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54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602.19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年末集体总收入0.85万元,有固定资产3.47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方式公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