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成龙
1.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研究员邓成龙[1], 男, 1971年生于云南镇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学习简历
1990.9-1994.7, 长春地质学院, 地球科学系, 地质矿产勘查专业, 获工学学士学位
1994.9-1997.7,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能源地质系, 沉积学专业, 获理学硕士学位
1997.9-2000.7,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地质学专业, 获理学博士学位
工作简历
2000.8-2003.12,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2003.12-2008.12,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副研究员
2008.12-至今,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
访问交流
2004.4-2005.3, 英国利物浦大学, Research fellow(英国Royal Society BP Amoco Research Fellowship资助)
1998.9-1999.3, 2001.4-2001.10, 美国戴维斯加州大学, 访问学者
研究方向
磁性地层学、岩石磁学、沉积地质学 综合应用磁性地层学、岩石磁学和沉积地质学方法,对中、新生代沉积盆地进行定年,建立晚中生代以来重要沉积盆地的年代框架,致力于白垩纪陆相地层与海相地层的对比、亚洲新近纪陆生哺乳动物年代学、早期人类演化与环境变化的关系以及粉尘堆积与环境变化的岩石磁学指标等科学问题的研究。
奖励荣誉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个人排名第四,2006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青年科技奖(个人奖,2006年)中国地质学会第十二届青年地质科技奖“金锤奖”(2009年)
科研项目
1、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40925012),2010-2013年
2、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中国古人类遗址、资源调查与基础数据采集、整合》二级课题:“中国古人类遗存年代框架的整理与若干遗址群精确年代序列的建立” (项目编号:2007FY110200),第二负责人,2007-2012年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地球磁场与地球外核动力学(#40221402, 40821091),研究骨干,2003-2011年
2.鲁迅美术学院教授邓成龙,字云从,号阿兰若行

者、蜕斋主人。
1968年9月生于江苏省射阳,幼承庭训,浅涉翰墨。
1987年起,伺从江北宿儒虞山先生(劲草老人),学习四书、说文、诗词、书法、篆刻。
1993—2000年,就读于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先后师从于丛文俊先生、汤余惠先生、吴振武先生,攻读书法文献硕士学位、古文字学博士学位。
2001年起执教于鲁迅美术学院,参与创建了该院书法专业;
2004年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做美学访问学者;
2005年于闽南佛学院研习佛教;
2006年于苏州西园戒幢佛学院研习“唯识学”;
2006年秋赴俄罗斯多所大学讲授中国文化;
2007年7月作为国际佛学大会顾问参加了由泰国国际佛教大学在马来西亚槟城举办的国际佛学大会;
2008年在江苏省苏州市定慧寺书画街建立工作室,为江苏省长江拍卖有限公司·“古蕴轩”的书法家。
多年来潜心学术研究和书法创作,广泛涉猎篆书、隶书、行书、草书及篆刻,尤擅大篆、大草、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