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洞江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8-03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下洞江亦称河下港,出口处称洋屿港,发源地是吴航镇东关村九溪之水,原航道起自东关鳌头村。现航道始于奎桥经十洋、西关、里仁、霞洲、五竹,至洋屿下洞口注入闽江,全长5.9公里。

下洞江与西南部的上洞江航道相通,乃一江两口。在明代中叶以前,上、下洞江之间水域即太平港(原称马江),古时港阔水深。据《八闽通志》载,太平港是个烟波浩荡的大港,宋人陈搏有“无风万里磨平玉,有月千波漾碎金”之句。而且港区南北有山岭屏障,东西有上洞江、下洞江口,作为门户,所以成为明代郑和七下西洋所选择的水师基地。此后泥沙逐渐淤积,形成大片洲渚、港道日趋弯曲窄小。1994年,上洞江航道宽度只有10~30米,下洞江航道宽10~80米;退潮时从霞洲至奎桥之间航道时可见底,涨潮时水深也只有2~4米,运输船只候潮而入;西关桥至奎桥之间,只通10~20吨级小船。1994年每日进出下洞江的船只平均20艘,年货物吞吐量45万吨。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