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大学大学生通讯社
大学生通讯社
一、历史沿革
1999年,成都理工大学大学生通讯社以《简报》编辑组之名诞生,2001年更名为《学生工作简报》编辑部,2007年正式更名为大学生通讯社。十年里,大学生通讯社在学校、学院领导及广大师生的关怀下,经过不断地努力与开拓创新,目前已发展成为管理规范化、人才专业化、职能全面化的学生组织。
二、学通社简介
大学生通讯社是在我校学生工作部(处)学生教育科指导下的学生机构,是一支专业技术过硬、综合素质极佳的学生干部队伍,是沟通联系学校、学院之间的重要的信息纽带。
近年来,在几任教育科老师、特别是现任的莫忧老师、吉林阿铁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学通社队伍日渐壮大,机构职能更加全面,继第十届的规范化管理向致力于第十一届的精细化管理过渡。
三、 队伍建设
(一)队伍规模
人数总计:55人
覆盖范围:11个学院
(二)干部队伍
☆社长:余梦铷 (商学院)
☆副社长:郑 玲 (文法学院)
◇编辑部:
部 长——袁 杨 (外国语) 副部长——孙敬怡 (文法)
副部长——董 斌 (材化) 特约编辑——杜璐桐 (商学院)
◇网络部:
部长——周智刚 (信工)
◇调研部:
部长——任小玮 (文法) 副部长——孙永超 (文法)
◇组织部:
部长——蒲 娟 (核自) 副部长——于毛毛 (传艺)
◇办公室:
部长——付雯雯 (信管) 副部长——关雅莲 (传艺)
(三)成员名单
☆编辑部
马李桃 曹晓君 杨光 刘博骁 刁燕 刘东 申少龙 时瑶 田圆 黄婧 周翀 陈俊 周光平
☆网络部
胡林 高斌 崔志骅 陈超 陈龙 涂伟刚
☆调研部
肖爱国 张文籍 马圣翔 徐思兰 彭清容 张华 侯萍 罗成
☆组织部
胡策翰 孔怀洋 武磊 蒋佳芮 周立 周新
☆办公室
徐德伟 杜鹏 李超 张佳 郑淑娟 巨白鸽
四、机构设置

五、部门分工:
1、编辑部:
1、关注学校、学院学生工作动态,采访、报道校内新闻和学生活动。
2、集“采、写、编”于一体,编辑、校对、出版《学生工作简报》,负责《成长的足迹》等社内其他刊物的编辑和发行。
3、协助社内其他部门开展“学通社”举办的各种活动,配合社内其他部门完成社内各项工作。
2、网络部:
1、负责学生工作部(处)“思政网”及“真理之声——红客网”网站的规划、建设、管理、维护和升级。
2、负责网页新闻的发布和更新,提供有关学生工作的最新消息和国家有关大学生教育培养的最新动态。
3、负责办公室或“学通社”宣传海报设计及其他美工工作。
4、协助老师及通讯社其他部门完成各种常规活动。
3、调研部:
1、首要任务是围绕本校学生及老师关注的热点话题和焦点问题展开调研,调研活动形式多样。调研结果主要以报告的形式发布于《学生工作简报》及“思政网”上,及时反映学生的思想动态,为学校相关部门开展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2、在特定的时候承接一些校外调研,使本部门的成员能走出学校更多的接触社会,提高实际调研能力,同时也是学通社与社会连接的纽带。
3、协助其他部门完成通讯社各种常规活动。
4、组织部:
主要负责社内、社外具体活动的开展的相关工作,具体职责包括:
1、负责“学通社”社内、社外各项具体活动的组织、策划工作,根据学生工作部(处)关于学生工作的具体要求,以及“学通社”自身发展需要,开展各项活动。
2、负责各项活动策划、总结等相关文件资料的撰写。
3、负责收集并汇总各项活动的策划、总结以及活动开展过程中出现的相关文件资料。
4、负责维持并加强“学通社”与校内外其他学生组织的友好关系。
5、办公室:
1、建立“学通社”成员的档案,制作全社成员的通讯录,并随时注意更新。
2、管理“学通社”各部门、各活动的计划、总结及其他相关资料,做好社内资料的整理和存档工作。
3、依据各部门的薪酬管理制度计算、发放全社成员的勤工俭学补助金。
4、安排以办公室为主,兼顾其他部门的成员到办公室值班,协助老师做好教育科的日常工作。
六、方针导向
(一)“五·五”工程:
1、五支队伍:
☆学工动态宣传队
☆网络文明督导队
☆学生思潮调研队
☆校园文化建设队
☆四位一体服务队
2、五个中心
☆反映学生工作动态
☆关注校风学风建设
☆贴近真实大学生活
☆倡导高雅校园文化
☆探索人才培养模式
3、五项原则:
☆分工明确 责任细化
☆上传下达 及时反馈
☆自主学习 开拓创新
☆团结协作 和谐共进
☆传承经典 持续发展
4、五大目标:
☆信息载体多元化
☆内部控制精细化
☆人才培养专业化
☆机构职能全面化
☆人文资源品牌化
5、五大职能:
☆以“通理工 讯天下”为口号,以《学生工作简报》为媒介,担当及时、准确、全面报道校内学生工作动态的采编组。
☆以“思政网”、“真理之声红客网”为平台,担当丰富网络资源、维护网络文明的后援团。
☆以“学生教育”、“学生党建”为中心,以新生导航教育活动为载体,担当积淀校园文化的主力军。
☆以学生思想动态为重点,以调研报告为依托,担当收集、整理、反馈校园思潮的先锋队。
☆以“内外呼应 上下贯穿”为导向,担当联系学校、学院,服务老师、学生的常备军。
(二)、“1234步走”发展思路:
“1”——坚持一体化:即坚持“五部一体”,按职能分工、跨部门合作,提高团队整体的凝聚力、战斗力。
“2”——围绕两个中心:即以“学生教育”、“学生党建”为中心,开展各项工作,服务广大师生,实现学通社又好又快发展。
“3”——突出三个重点:即“稳根基”、“纳贤才”、“树品牌”,力争稳中求变,注重人才培养,实现社内活动、社内人才、社内文化的品牌效应。
“4”——搭建四大平台:即以“校园传媒平台”、“调查研究平台”、“网络学习平台”、“文体活动平台”为依托,全面提升学通社在校园内外的影响力。(一是以新闻写作为重点,以《学生工作简报》为载体,培养专业技能过硬的记者、编辑,搭建校园传媒平台;二是以调研活动为突破口,开展全校学生的思想动态调研,形成调研报告,构建调查研究平台;三是以网站运作为支撑,打造思政网与真理之声两个校园精品网站,拓展网络学习平台。四是以活动开展为亮点,策划组织特色活动,充分锻炼社员综合素质能力,丰富文体活动平台。)
七、队伍建设
(一) 常规模式
◇ 招新:初试、复试严格挑选,面试、笔试层层把关。
◇ 培训:部门指导专业人才,社内引导全面发展。
◇ 实习:理论联系实际,所学化为所用。
◇ 考核:制定量化指标,加强绩效管理。
◇ 表彰:表彰先进,树立模范工作典型。
◇ 换届:优中取精,垒实人才储备高地。
(二) 育人成果
大学大学生通讯社广纳贤才,并注重培养。悠悠数载,学通社培育出了大批优秀学子,在校内外的各个领域绽放光彩。
◇第五届社长——张林,保研成功,现就读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第四纪地质学专业;
◇第六届社长——谢世文,保研成功,现就读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研究方向储层地质学与储层地球化学;
◇第七届社长——龚建平,目前在北京中大华瑞科技有限公司工作,成为一名优秀的技术工程师;
◇第八届社长——唐晓音,于2008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中国科学院研究生;
◇第九届社长——谢艺聪,现工作于中国移动公司,曾任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学生会副主席、校编辑部部长;
◇第十届社长——康晓薇,现就读于我校文法学院,曾任文法学院学生会副主席,获09年度“十佳大学生”提名奖。
八、媒介平台
(一)、网络平台:
☆“思政网”:关注国内外思想政治教育动态,引领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潮。
☆“真理之声——红客网”:唱响校园红色主旋律,倡导网络文明新风尚,夯实学生党建主阵地,拓宽宣传工作新渠道。
(二)、核心刊物——《学生工作简报》
1、荣誉称号: “校园十佳刊物”(在我校首届校园报刊交流会校院刊物评比中荣获)
2、创刊理念:
※ 反映学生工作动态
※ 关注校风学风建设
※ 贴近真实大学生活
※ 倡导高雅校园文化
3、发行情况:
※ 发行时间:平均每月一期
※ 发行数量:每期发行约四百份
※ 发行期数:迄今,已发行251期
※ 覆盖范围:学校各职能部门、各学院相关部门、学生寝室、相关宣传点
4、版块设置:
※ “本期焦点”——汇聚校园焦点新闻
※ “学工动态”——报道学院学生工作
※ “政工风采”——展现我校优秀辅导员风采
※ “调研在线”——如实反映大学生思想动态
※ “校园短波”——及时报道校园内外短波快讯
※ “他山之石”——借鉴他校学生工作成果经验
※ “图说新语”——图文并茂生动再现新闻现场
5、专题特刊:
1“地震特刊” 2“纪念祖国六十华诞特刊” 3“科学发展观特刊” 4“运动会专刊” 5“暑期社会实践专刊”6“迎新专刊”
(备注:在5·12地震期间,我社记者在领导、老师的指导与帮助下,持续战斗在地震报道前线。仅用五天时间,就出版了四期《学生工作简报》,为学校师生传送理工内外第一地震资讯。)
(三)、其他刊物
1.《成长的足迹》
对近几年我校优秀大学生报告会进行报道,并对优秀大学生进行采访,分享他们的成长经历,以供新生们借鉴和参考。树立优秀榜样,激发新同学,感染新同学,达到“立志青春,闪光传递”的效果。
2.《大学生生涯规划概论》
给大学生活做“向导”,为大学生活当“参谋”。讲述大学生生涯规划的一般常识,针对大学新生入学初期可能出现的困惑,引导大学生进行大学生涯规划。对新生的健康成长和辅导员工作的有序开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3.《社内培训资料》
凝聚“学通社”各部门的智慧,集中整理各部门工作经验和要求,并适时更新内容,对社内成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和指导。有利于实现社内人才培养规范化、制度化、专业化。
4.《调研报告精华版》
对每期调研报告进行整理汇编,展示调研成果,反映我校学生的思想动态,为老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5.《新生导航教育图文册》
将“为你导航”、“赢在起点”等新生教育系列活动相关资料整理为图文册。图文并茂,充分展现我校新生教育工作的成果。
九、奋战前线:
作为学校新闻报道的主力军和常备队,学通社记者一直冲在理工新闻的最前线,活跃在校园每一个角落。重要会议、外事活动、教学科研、学术报告、体育比赛、社团活动、文艺演出、校园文化,哪里有新闻,哪里就有学通社记者的身影。随着校园动态写上理工网站,写入理工校史,那些文字、画面以及片段也记录了学通社的十年辉煌:
1、1999年,跟踪报道国际知名导演张艺谋先生、国际著名影星章子怡女士在我校进行的学术交流和艺术指导。
2、2002年10月28日,跟踪报道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省委书记周永康、省长张中伟、市委书记王荣轩、市长李春城等领导视察三校合并后的成都理工大学。
3、2006年5月10日,跟踪报道著名作家、慈善家、演讲家、“童话大王”郑渊洁的专题讲座。
4、2008年1月22日,跟踪报道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杨振斌司长在省委教育工委王晓都副书记、周光富委员以及省教育厅宣传思想工作处曾中良处长的陪同下莅临我校指导工作的座谈会。
5、5•12地震期间,我社记者在领导、老师的指导与帮助下,争做抗震救灾志愿者,持续战斗在地震报道前线。仅用五天时间,编辑出版了四期《学生工作简报》地震特刊,为学校师生传送理工内外第一手抗震救灾资讯
6、2008年11月24日,跟踪报道前微软副总裁李开复博士在我校的专题讲座。
7、2009年4月跟踪报道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原党委书记、装甲兵工程学院副政委吴川生同志在我校的专题讲座。
8、暑假期间,余梦铷同学跟踪报道四川省“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9、2009年11月,跟踪报道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到访我校。
10、2009年12月,采访报道中国矿业大学心理学教授段鑫星老师的报告。
十、承办活动:
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教育的起点,是大学生转换角色,适应环境,稳定思想的重要阶段,也是大学生形成纪律观念,完善人格修养,规划大学生涯,步入科学发展轨道的关键时期,起着成长成才的“导航”作用,是学校人才培养的源头工程。
作为积淀校园文化的主力军,学通社承办了一系列新生教育系列活动。在诸多活动中,我们的四大特色活动:“优秀大学生报告会”、“名师讲座”、“主题班会”、“新生演讲赛”,已在全校范围内实现品牌效应。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我爱我的祖国”2009级新生演讲比赛受到校外每天的高度关注,四川科技频道对此作了特别报道。
“赢在起点”新生教育系列活动大致分为六个板块:
1、大学之大——理念教育“高楼屹立,大师云集”
活动特色:以思想教育为先导,增强爱国爱校意识,坚定理想信念
“大”的内涵:大师、大家、大楼
活动内容:(1)组织新生参观校史馆、博物馆、图书馆,学习、了解校史、校训、办学特色,增强新生对母校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利用建国60周年等契机,增强其历史使命感、责任感,教育新生把爱国主义情感建立在热爱母校、刻苦学习、成才报国的基础之上(2)“情注中华 爱我理工”书画摄影作品及图片展 (3)“我爱我的祖国”新生演讲比赛(4)名师系列讲座
2、大学之学——成才教育“教学相长,学贵以恒”
活动特色:以专业教育为重点,加快角色转变,培养自信成才
“学”的内涵: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活动内容: (1)优秀辅导员报告会(2)新老学生交流会(3)名师系列讲座(4)名人进校园
3、大学之路——立志教育“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活动特色:以生涯规划教育为导向,认真落实阶段目标 ,步入科学发展轨道
“路”的内涵:学业发展规划、职业生涯规划、事业发展规划
活动内容:(1)学业生涯规划系列活动(2)优秀校友报告会(3)职业生涯规划系列讲座
4、大学之治——制度教育“以制育人,平安和谐”
活动特色:以安全教育为保障,强化法制观念,创建和谐校园
“治”的内涵: 诚实守信教育、校纪法规教育、安全稳定教育
活动内容: (1)《学生手册》考试(2)安全教育系列讲座(3)法制主题的纪录片观看
5、大学之爱——感恩教育“真情感恩,大爱无痕”
活动特色:以国庆为契机,展现道德风尚,优化育人环境
“爱”的内涵: 爱国、爱校、爱人
活动内容: (1)感恩主题的主题班会活动(2)心理健康辅导(3)国旗下讲话
6、大学之乐——人格教育“寓教于乐,全面发展”
活动特色:以文体活动为纽带,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乐”的内涵:多彩的校园文化、温暖的寝室文化、健康的课余文化
活动内容:(1)党员寝室评比活动(2)完善党员工作站的建设
十一、社内活动
◇素质拓展活动:加强团队协作,体现团队精神。
◇畅游三圣花乡:感受自然之美,编织温馨回忆。
◇“百人签名 千人涂鸦”:以图文为礼,为祖国贺寿。
◇“绿色行动”:植树护树,共建绿都。
后记:
2009年,大学生通讯社迎来了十岁的生日。十年文化积淀,十年开拓创新,十年自强不息,十年风雨无悔。如今的大学生通讯社以其无可否认的实力,成为联系师生、团结院校、沟通内外的重要桥梁,吸引了校内外众多关注的目光。
大学生通讯社通过深入实践,总结经验,将学生干部从单纯能力事务培养上升到综合能力培养,并为打造一流文化建设提供组织保障。为了扩大服务职能,增设组织部,原来的秘书部改组为办公室,形成了“四部一室”的崭新格局,调研、网络、新闻、日常四位一体的精细化管理。重组后的部门更加富有活力,我们将以学生教育为契机,以党建为依托,以系列活动为平台,致力于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将“学通社”建设成为可持续创新的学习型精品学生机构,努力打造一支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学生新闻媒体队伍。
这里珍视每个人的热情与天赋,这里是放飞梦想的最好舞台,是挥洒激情的广阔天空!在这里,我们激扬文字,开拓创新!我们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大学生通讯社”正在奔向更新、更加辉煌的十年!